旅人的形狀(153)發現,東京馬喰町
2019/02/20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一座城市的氣質,是從老地方孕育而生的。倘若城市裏儘是時間短淺的新開發地與嶄新建築,那固然會讓人感到充滿新鮮,像個初生之犢的青春孩子,飽滿無限希望,然而,要是沒有時間與故事累積的城市,卻似乎總欠缺了些沉穩的性格。
![]() |
那性格散放出來的城市氣質,是一種時光篩濾的沉澱。我覺得走在那樣的老地方裏,當然是很不同於澀谷或新宿的。老地方有不躁動的空氣,給予人十足的安心。你知道那裏之所以抵抗時光的洪流而留存下來,在一座如此變化匆促的大都會裏,必然有其道理。街坊中肯定藏著智慧。
在東京,對我而言,擁有那股氣質的老地方就是下町。下町的形式有很多種,大部分是飲食店、生鮮蔬果魚肉店家或市場組成的商店街,但也有另一種是以「問屋街」的形式存在的。
日文裏的「問屋」指的是中盤批發店,至於「問屋街」就是聚集這些批發店的商店街了。批發的商品都半不是食物,而是雜貨或專業職人在工作上會用到的物件和工具。東京比較出名的問屋街是淺草合羽橋商店街,以調理器具街聞名。其實,東京除了合羽橋以外,還有一條規模更大的問屋街,那就是東京馬喰町。
提起東京「馬喰町」這地名,大多數的旅人可能都會感到相當陌生。這不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如果不是特地前來,交通上也不太會「順便經過」而前來一逛。但其實包圍馬喰町的四週,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比方下方不遠處就是人形町、三越前室町和東日本橋;左方是神田秋葉原;上方則是淺草橋和御徒町。雖然你可能對馬喰町不熟悉,可是原來這裡的對外交通卻非常方便,很容易就能抵達。包括JR馬喰町站、都營新宿線的馬喰橫山站、都營淺草線的東日本橋站、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的小傳馬町站,都屬於馬喰町徒步範圍內。
這一次,發現東京馬喰町的主要散步的區域,便鎖定從馬喰町站到小傳馬町站這一帶。
馬喰町原本是東京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歷史悠久的老街。原本只有前往問屋街買賣的商人會造訪,不太受一般人的矚目,然而,近年來這地方開始變化,逐漸發出新鮮的氣息,開始有趣了起來。
![]() |
如今東京人來到這裡散步,在感受問屋街的下町氣氛以外,最重要的是探訪許多「老屋新生」的店家。這些店家有些是在老公寓進駐雜貨藝品屋,有些則是開設餐廳和咖啡館,也有些是利用已廢棄的倉庫,改造成現代藝術的小藝廊,頗有紐約布魯克林之姿,從黯淡的街變身為藝術之街。再加上幾間背包客旅店的開幕,來自國外旅人的身影也愈來愈常見。在江戶時代起家的馬喰町,原本聚集的是開啟東京時代的傳統日本人,如今也有著國際化的色彩。
回到「馬喰町」這個地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地名時,坦白説心裏是一驚的。因為望文生義的話,馬喰町這三個字不是滿恐怖的嗎?日文「喰」這個漢字是「吃」的意思,難道這地名的由來,在往昔曾經是個開滿著吃馬肉食堂的街町嗎?「馬喰」代表的是什麼意思?老地方總有老故事,下回分解。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遊記《東京小路亂撞》、小説《餐桌的臉》與散文《東京模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