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58)日本人為何愛用積分卡?

2019/03/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無現金結算服務的浪潮正在湧向日本。樂天支付(Rakuten Pay)、LINE Pay、PayPay、Origami Pay和FamiPay等,光是我經常聽到名字的結算服務就有約10種。此前領跑的是採用非接觸式IC晶片的服務,例如JR東日本的SUICA(西瓜卡)和7-11的nanaco等,而最近則像中國一樣,二維碼結算和條碼結算也在增加。

 

      這種無現金化是難以避免的,但在50多歲以上的日本人之中,不少人對無現金化有所抵觸。雖然很少有日本人不會用每天都乘坐的地鐵和JR用到的交通卡SUICA等,但很多人內心並未積極迎接無現金化的時代。內心真正的想法是用現金就足夠了。

 

  

筆者的積分卡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古板的人比較重視積分卡。不是保存在智慧手機裏的積分卡,而是在買過東西的零售店、百貨店和家電量販店等處根據消費金額計算積分的紙質和塑膠的積分卡。

 

      有的是手工製作風格的積分卡,背面有30個框,每消費500日元即可獲得1個積分的圖章,積滿30分能獲得500日元(約合人民幣30元)的折扣。有的積分卡每當獲得積分就在磁條上更新積分數,還有的積分卡背面只有條碼、正面只有店名等,但通過收據可以知道積分情況等。

 

      我的錢包裏放著25張積分卡。其中,手工製作風格的卡(實際用手印上圖章的類型)為12張,其餘13張為其他類型的積分卡。

 

 


    但是,實際上我所擁有的積分卡不止這些。平時不怎麼用的積分卡會統一放到其他袋子裏,那裏面還有20張積分卡。再加上牙科醫院的就診卡等,全部加起來達到50多張。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手工製作風格的積分卡。這種積分卡多是小店舖發放的,而不是大型店舖。比如我家附近的蛋糕店,店員會在小框裏印上可愛的圖章。在按摩店、日式點心店和咖啡館,也會獲得圖章。積分卡上的框有時達到50個,也就是説要消費滿500日元×50=2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10元)才能獲得折扣。仔細想來,會覺得不會買這麼多蛋糕,但卡上的積分不斷增加令人很開心,不知不覺就會在那家蛋糕店消費。

 

      像我這樣「愚蠢」的消費者在日本非常多。

 

      為何日本人這麼喜歡積分卡呢?

 

      我總結的原因包括在眼前獲得積分的安心感、與店裏人的交流以及踏實積累積分的「小小的幸福感」。日本人特別喜歡認真地、踏實地一點點不斷積累。

 

      因此,對於消滅從幾十年前就有的積分卡存在抵觸情緒。日本人特別喜歡「保持不變」和「維持現狀」。

 

      此外,還存在這樣的擔憂:

如果存在智慧手機裏,會不會因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積分突然消失? 

在換了新手機的時候,積分能否被繼續保留?

平時看不到積分卡,比較沒意思,而且會不會容易發生糾紛呢?

 

      因此,日本的中老年階層不會停用積分卡。應該有很多人都希望隨時將卡帶在身邊,時常看一看,才覺得放心。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