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57)日本思想家二宮金次郎與他的銅像
2019/03/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大家是否知道一個名叫二宮金次郎的江戶時代(1603~1867年)的日本人?
這個人在日本很有名,至少在包括我在內的40多歲以上日本人中幾乎無人不知。不過,二宮金次郎的名氣並非因為參與了歷史性的重要事件,也不是發明或創造了某種東西。他有名的原因是,日本很多小學的校園裏設置了他的銅像。現在40多歲以上的日本人,在小學時代,每天早晚都是看著二宮金次郎的銅像度過的。
![]() |
邊走路邊讀書的二宮金次郎 |
為什麼二宮金次郎的形象會被做成銅像呢?
二宮金次郎的正式姓名是二宮尊德。他在江戶時代後期生於今屬神奈川縣的一個農民家庭。金次郎小時候父母因病去世,他白天干農活、晚上編草鞋,過著貧窮的生活。有一個軼聞説,二宮被寄養在祖父身邊時,晚上讀書會被祖父斥責説「浪費燈油」,於是他只好自己種油菜來榨油,然後用榨出來的油點燈學習。
金次郎長大後到武士家效力,開始負責財務管理,還清了債務。他的手腕得到好評,還幫其他武士家重建財政,之後進入幕府工作。他奉行經世濟民的信條,倡導報德思想,領導了農業復興政策,也因此而聞名。在貧窮的兒童時代,他曾經背著柴火讀書學習。因此,他一邊勞動一邊學習的樣子被畫進畫裏。
據稱他的銅像在大正時代(1912~1926年)進入小學,到了昭和時代(1926~1989年)初期,日本全國各地的小學都開始設置金次郎像。
這些銅像中不僅僅有二宮金次郎站立著的立像和胸像,還有他背著柴火、邊讀書邊走路這種很有特點的銅像。每個小學的設計稍有不同,而其他名人則沒有這樣的銅像。
關於為何會出現如此有特點的金次郎銅像,首先是他僅憑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擺脫了貧困,為幕府工作,得到高度評價,而且當時存在培養以主動為國家作貢獻和獻身的國民為目的的政府政策。此外,還有説法認為,在小學校園裏建造金次郎的銅像,背後也有希望銷售石材的相關從業人員的推動。
不管怎樣,在昭和時代,眨眼之間日本全國的小學都建造了他的銅像,那種「邊工作邊學習」(邊走路邊讀書)的姿態給很多日本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很多小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他的影響。
金次郎留下很多名言,例如「忘記道德的經濟就是罪惡」「想著遙遠的將來而行動的人會變得富裕,而只考慮眼前的人會變得貧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