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65)你是紙媒派還是數位媒體派?

2019/05/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在日本,歷史上首個漫長的十連休已經結束。在長假期間,我閱讀了從前沒讀過的大量報紙,用剪刀剪下重要的報道,放入文件夾,進行了整理的工作。這樣一來,雜亂的辦公房間變得十分整潔。

 

      我在整理報紙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

 

      在一篇報道中,有題為《你是紙媒派還是數位媒體派?》的問卷調查。以50歲以上男女約1500人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紙媒派為93%,而數位媒體派僅為7%。我津津有味地讀了這篇報道。

 

      回答紙媒派的理由有:「能看到整個版面,一目了然」、「習慣了紙媒」、「紙媒更容易閱讀」、「眼睛不會疲勞」、「容易找到重要的地方」。而回答數位媒體派的理由則有「與紙媒不同,不佔地方」、「數位媒體的數據容易保存」、「能設定文字的大小」、「能使用搜索功能」和「能儘早閱讀」。

 

      由於是以50歲以上的男女為對象,紙媒派明顯更多,但如果以20多歲為對象,數位媒體派或將成為壓倒性的多數。50多歲的我也是紙媒派。當然我每天也都在用各種數位産品(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但還是更喜歡紙媒,而且閱讀紙質文字會讓我更安心。

 

      詳細觀察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和我同屬於紙媒派的人也有觀點認為,「能從紙媒獲得意想不到的資訊」、「能夠多角度看新聞」。尤其是日本的報紙,報道的下面是廣告。很多廣告是週刊雜誌和書籍的新刊資訊,很多人會根據這裡的資訊買書。

 


      另一方面,作為數位媒體派的其他意見還有「不像紙媒那樣佔地方」、「不會變成垃圾」、「不需要整理」、「便於攜帶」、「能在網上管理資訊」、「容易搜索」等。確實如此。紙媒有可能丟失,但數位媒體就不會如此。

 

      雙方都各有優缺點,我感覺如今只用一類媒體的人幾乎不存在。但在日本,50多歲以上的人更多還是屬於紙媒派。

 

      在上述報道之中,引用了公立諏訪東京理科大學的筱原菊紀教授(腦科學)的評論。

 

      筱原教授從以前開始就進行很多非常令人感興趣的分析。該報道表示,筱原教授在2011~2012年進行了一項紙媒和數位媒體的比較試驗,調查了閱讀長篇文章和後的記憶狀態這一大腦活動。

 

      結果,均為「紙媒」的成績更高。尤其是關於「閱讀」和暫時性語言記憶的左側前額葉皮層的大腦活動,「紙媒」明顯更高。

 

      有關放鬆狀態的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狀態也出現了「紙媒」更高的結果。

 

      我本人也的確如此。在睡覺之前看手機刷新聞和社交網站(SNS)的話,就很難很快入睡,但如果看紙質的小説,會馬上入睡(有時看小説會自然産生睡意……)。從紙質文字獲得的資訊更容易留在記憶裏,從自己的經驗來看也確實如此。

 

      當然,也存在個人差異,還有年齡差,因此難以一概而論。整理沉重的報紙很累人,但對我來説,紙質文字仍是獲取資訊的重要工具。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