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73)在日資企業工作的中國員工的煩惱
2019/07/0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最近筆者採訪了在上海及上海周邊的日資企業裏工作的幾名中國人。我們談了很多,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對自家公司裏日本人的不滿和抱怨。我以前就聽過這種話,但這次再次聽到,在驚訝地感到「到如今還是這樣嗎」的同時,也覺得非常遺憾。
一位在大型日資廠商工作的40多歲女性夾雜著嘆息表示,「公司裏的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溝通是否順暢,會因部門不同而不同。我感覺既有溝通順暢的情況,也有不順暢的情況。我的直屬上司是中國人,很少有機會和日本人講話,但我的一個女同事告訴我,曾發生令人討厭的事情」。
那位40多歲女性表示,她的女同事精通日語,還非常理解日本人細緻的性格。在拜訪日資客戶企業進行推介時,為了讓客戶滿意,和拜訪中資客戶時相比,會更加仔細地製作文件,並用日語連細節都加以説明。但客戶企業的日本負責人仍然説,「你的説明我聽不太懂,下次派日本人來,讓日本人跟我説明」。那位女同事感到失望,完全失去了幹勁。
從中國人那裏經常聽到的日本人的特點主要有以下這些。
·日本人的性格太細緻。
·説明過於冗長,很難弄清想説什麼。
·過度拘泥於細節問題,工作完全沒有進展。
·在向部下發指示時,不明確説明。
·(在日本時並非管理人員,但派駐到中國之後突然轉為管理崗)缺乏管理能力和領導力。
這位40多歲女性表示,「我憑藉在日本留學的經驗,一直在上海工作,但對於今後能否繼續在日資企業工作感到不安。即使換個工作,如果是日企,大概所有公司都差不多吧?我雖然是課長,但由於是女性,在日企很難升到部長。雖然出人頭地並非目的,但對於不斷迎合日本人的工作方式,逐漸感到疲憊」。
一名在上海周邊大城市工作的中國女性向我講述了她在日資企業工作的煩惱。她所在的企業的日本總公司屬於中型企業。
最近10年來,這家企業在中國當地招聘來的日本人的經費違規行為和低下的工作能力逐漸曝光,令人感到震驚。
她表示,「在中國招聘的日本人向公司報銷本來不允許的卡拉OK店的交際費。此外,還有些人不會使用Excel等,欠缺基本的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雖然工作做不好的人在任何國家都有,包括日本和中國,但日本人的工資特別高,因此導致了同事們不滿」。
當然,並非所有日資企業都是這樣。與中國員工的溝通順暢、正在提升業績的日資企業也很多,受到中國人尊敬的日本派駐人員也不在少數。我還知道由中國人擔任總經理,公司保持穩定的日資企業。
但是,我通過此次採訪得知有些日資企業的缺點並未得到改善,感到非常遺憾。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