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14)日本年輕女人比男人愛喝酒

2019/08/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著名的男作家北村薰2017年寫了一本小説《以酒為都城(飲めば都)》,女主角是愛喝酒文藝雜誌新人女主編小酒井都,還會喝到泥醉而不省人事,但即使如此,卻一心想編好書而不妥協,人生最重要的事都是酒跟書教的,讓人覺得愛吃愛喝又愛説話的年輕女人很可愛,女酒豪當女主角並非偶然,因為日本年輕女人喝酒的增加率比男人高,尤其跟30年前比起來,男人減少,但女人增加20%,尤其小酒井般的廿幾歲的女人,日本厚勞省在2003年的調查顯示高達80%都喝酒,或許現在還更高呢!

 

      到處所見的確如此,日本女人,尤其年輕女人酒豪不少,隨時可以看到女人跟大家舉杯,或自己一個人在角落喝小酒等,反而年輕男人滴酒不沾的非常多,許多日本職場聚會,都是女人點酒,而男人點烏龍茶、薑汁汽水等沒酒精的飲料,跟30年前完全相反,當時餐廳裏的無酒精飲料都是為了女人準備的。

 

      2008年時,廿幾歲一代的女人喝酒比率已經比男人高,而且每週喝3次以上的女人不斷在增加中,而男人在減少中,男人不喝酒,大家不驚訝,也不會嘲笑不喝酒的男人;以前日本男人酒量好,會照顧不擅於喝酒的女人,但現在常反過來,女人酒量還比較好,會照顧酒量差或不喝酒而不得喝酒的男人;甚至許多應酬的場面,公司團隊裏的負責喝酒的人還是女人,跟以前大不同!

 

      雖説女人愛喝酒,但女人喝酒,有很多是跟小酒井一樣,邊吃邊喝邊説話,而且跟其他許多人一起熱熱鬧鬧地喝,不喝很多,也很滿足;邊吃喝喝,其實也是對身體最好的喝法,一石二鳥,甚至女人愛吃甜點,原本酒跟甜點不兩立的,但現在各處都推出適合甜點的酒;更重要的是,許多女人喝酒都是喝用汽水或果汁衝的酒,很容易喝,而且調製的很美,花樣很多,但酒精度不那麼高,否則女人身體比男人小,如果同樣時間裏喝同樣多的酒精,女人肝臟的負擔會比較高。

 

 


     日本女人,尤其年輕女人為什麼變成愛喝酒?主要還是因為女人現在也跟男人一樣工作,跟30年前大不同,女人也需要紓解工作壓力,日本社會至今還對女人較不利,女人想紓解的壓力或許更多;至今日本男人都是靠喝酒與運動來紓壓,女人靠説話、旅行與購物等,但最近狀況變了,女人也開始靠喝酒紓壓。

 

 

     調查顯示日本人喝酒的三大原因是「被邀就一起去喝!」「日常生活的壓力增加!」「「想要找人一起吃飯一起玩」等,不論男女紓壓而喝酒的比率都很高,也就是常常因為有壓力,而覺得「今天不喝不行!」不僅男人,女人更是有許多這樣的日子。

 

      現在走進日本的居酒屋,女人很多,許多男人止步的女子會都在居酒屋開,居酒屋不再是歐吉桑們專用的休憩場所,常常店裏女人的聲勢更高,許多居酒屋的功能表或裝潢都很討好女人,因為女人現在是居酒屋等外食業的主力消費軍。

 

      相對於此,男人真的喝酒變少了,主要原因顧慮自己的健康,以前男人幾乎每天喝酒,因此各界才呼籲男人需要「休肝日」,現在或許女人還比較需要休肝日;其他也有些男人發現自己酒量變差或酒量不好,以及想要省錢,不想把零用錢都花在喝酒上。

 


      女人喝酒多了,不讓鬚眉,讓釀酒業界很安心,否則現在日本年輕人遠離、脫離某些的「●●離」現象,如排拒不買車子的「車離」,酒也是對象,現在幸好還有年輕女人積極消費酒類。

 

      但女人喝酒,不是只有紓解壓力時的開心與歡樂,也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像是女人也會發酒瘋,被説「酒癖很差」,跟有些男人一樣,幾杯下肚後,端秀的模樣豹變,讓大家倒盡胃口;也有許多女人罹患酒精中毒症,據專家表示因為女人身體脂肪量多而水分少,因此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很容易變高,最新的研究顯示每天喝酒的話,男人要7、8年才會酒精中毒,女人卻3、4年就酒精中毒,其實很不公平,也表示女人需要注意,

 

      女人往往都很認真,因此除了喝酒外,沒有其他可以透氣的方式,因此常常在超市把平價的紅酒、啤酒等跟肉、菜等其他食材一起買回家;甚至每天下班後,幾個女人聚在一起説:「就是為了可以痛快喝酒,今天才辛苦工作了一天!」日本俗話説:「工作之後的一杯最讚(仕事の後の一杯は最高)!」認為喝酒是對自己的褒獎的女人也越來越多了,喝酒會有幸福感,有愈療效果,不過也要跟男人一樣要注意自己的酒品,或是更需要注意會不會過度依賴酒精了;或許不僅日本如此,亞洲其他國度也一樣,台灣女人飲酒率也比10年前倍增,看來東方女人進軍職場都同樣有很多壓力需要紓解吧!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