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71)從西裝剪影看日本的工匠精神
2019/10/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在中國經常可以看到稱呼某些人士為「大師」,而在日本社會尤其是製造業領域經常看到卻是「名工」「Meister」等稱號,對一些身懷絕技的人,日本多尊敬地稱他們為「師匠」,即類似中國的「師傅」之稱。
![]() |
「大同利美特」的店舖 |
記得我幾年前曾寫過一篇報道,介紹了在西鐵城公司飯田工廠的所見所聞。飯田工廠為了保證産品品質,專門為員工制定了10年、20年、30年的技術培訓計劃,鼓勵員工去獲得當地的「信州名工」「現代名工」乃至國家級名匠Meister、超級Meister等稱號。工廠裏甚至為技術特別優秀的員工設立專門的包廂式的裝配座席,以示敬重,提高員工的榮譽心和工作自豪感。極低的離職率也保證了這家工廠員工通過不斷的進修和學習來持續提高自己的技術水準。
我自己也親身體驗過服裝領域工匠的神威。那是多年前發生的一樁事。有一天,我被電視臺叫去當嘉賓,發表了一通自己的見解。這屬於日常工作的一環,沒什麼特別值得記憶的,所以我早就忘記了那次在電視臺講了點什麼。
令我震驚的事發生在第二天上午,一家名叫DAIDOH LIMITED(中文名為「大同利美特」)的西裝公司的宣傳主管給我打來電話,開口就説:「昨天謝謝您穿著我們公司製作的西裝上電視臺當嘉賓,這使我們感到很驕傲。」
大同利美特是家創立於1879年的百年老鋪,我和他們很熟,近20年來,我的許多西裝都是他們公司訂製的。
我回想了一下前一天所穿的衣服,知道他沒有説錯。但是,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能看出我穿的是他們公司製作的衣服呢?儘管我有很多套西裝是請他們訂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的所有西裝都是他們製作的,加之西裝上又沒繡有任何可以用於識別的標誌或服飾,他們怎麼會作出這樣判斷的呢?而且,還會這麼有自信地打電話來表示謝意。畢竟作為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公司,他們擁有很多訂製西裝的高端客戶,我只是聊陪末座的一個外國籍客人而已,萬一謝錯了,豈不鬧成笑話?
宣傳主管呵呵一笑後回答説:「其實我也看不出客人穿的哪套西裝是我們公司製作的。但是,我們公司的老師傅卻看得出來。他們無意中收看了昨天您出演的電視臺節目,注意到您穿的西裝正是我們公司製作的,所以今天一早上班後就來關照我必須要給您打電話表示謝意。」
他繼續説:「老師傅們説,每家公司製作的西裝的剪影都有著微妙的不同,所以有著豐富的製作經驗的老師傅是能夠看出哪套西裝是自己公司訂製的。」
這樁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後來我問過其他西裝公司的老師傅,他們也贊同這種説法,這使我對日本的工匠精神有了一次很直接的認識。
日本還有一家很牛的西裝公司,創立於1894年,因為技藝精湛,匠心精誠,甚至被日本專門負責皇家事務的宮內廳指定為皇家供貨商。作為一家百年企業,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就是「一百年,我們一意孤行;一世紀,我們一以貫之」。而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則是「皇家風範,一騎絕塵」。
有一次,我和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聊天,説道:「檢索谷歌,有關我的檢索結果都要遠遠多過百年企業的貴公司,而我來到日本才30多年的,您不覺得貴公司是不是還應該在塑造品牌形象上也多花些功夫呢?」
這位負責人連連點頭稱是,表示今後需要更加努力來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令人欣喜的是,不久之後,這家公司終於下了決心,表示要打破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現狀。作為其中的一項措施,就是安排了包括有「日本金剪刀」之稱的老師傅在內的老員工組團去中國市場試水。他們選擇有著「一帶一路的據點」、「當年的絲綢之路起始點」之譽的西安來作為他們試水中國訂製西裝市場的首站。我也和這家公司的員工們一樣,期待著他們傳來首戰告捷的好消息。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