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71)新橋的時態
2019/10/30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年號進入「令和」以後,昭和時代的一切,就被時間的推手給挪移到歷史的收藏櫃裏,更深也更遠了一點。偶爾回溯起昭和的人事物,不想還好,一想就忽然驚覺中間至少得跨過一整個平成三十年,便感覺昭和真的變得好遠。
![]() |
新橋的車站前 |
前幾天經過新橋站前,看見平成年出生的新手父母,抱著剛誕生沒幾個月的令和寶寶,暗暗想起昭和晚期出生的自己,簡直有種時光穿越劇的況味。日本的年號一不小心就會把人給劃分歸類,只好從人生光明面來思考,能夠跨越三個年號的人,也算是見證歷史的幸運兒吧。
雖然我在日本的居留證明上寫著昭和出生,但其實第一次來日本旅遊,已是平成年間。我沒有真正親臨過東京的昭和年代。在東京有不少所謂的「下町」仍保有昭和風情,但是那些所謂的昭和感,通常指的是一種老舊的,時光停滯,不太帶有活力的氣氛。該到哪去找尋一方面飄散著昭和時代味,而一方面又依然生龍活虎的區域呢?我想,在東京都心內,非新橋莫屬。
新橋這地名由來是這裡曾有一條汐留川(新橋川),在川上建設過一座新蓋的橋,故有新橋之稱。新橋站在地下鐵銀座線上,常與虎之門、溜池山王、赤坂見附這三站,共同被歸屬為上班族街區,因為這一帶有非常多的辦公大廈,許多的政府機關也都聚集在此。日本電視節目每次要做上班族意見的民調時,絕對會到新橋站西口的SL廣場採訪路人。在我尚未去過新橋以前,早從這些畫面中見過無數次的新橋。
我有幾個朋友每到東京必訪新橋。起初很納悶,因為這裡從來不是什麼導遊書上會介紹的觀光勝地。後來才知道,因為新橋是都內西裝男出沒最密集的一區。原來我的朋友們都是日本「西裝控」,認為日本男生只要身材不太糟,穿起西裝來,基本上都好看。特地去新橋,目的是站在SL廣場上感受氣氛,然後入夜以後,跟著剛下班的西裝上班族,混坐在居酒屋裏來一杯,以為重現日劇場景。
![]() |
新橋車站前的SL(真氣機車)廣場。右後方是「NEW新橋大樓」 |
因為上班族多,造就了新橋的餐飲店生意興隆。這裡有數不清的居酒屋和小酒吧,主要客層都是上班族。夜夜笙歌,杯觥交錯的印象實在深植人心,難怪前陣子曾有網友們戲稱,若要重新更換車站名稱的話,新橋站可以改為Alcohol Station(飲酒站)。雖然店家主力是放在晚上,但中午也會因應上班族的午餐需求,推出許多便宜優惠的套餐。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新橋,就是為了吃一間鰻魚飯食堂。晚餐的定價昂貴,中午卻只要日幣一千多圓就能吃到。
第二次去新橋是跟著公司裏的前輩。記得他曾對我説,新橋的時態是「昭和現在進行式」,整個氣氛照自己的節奏走,沒在管當下的潮流。確實如此。光是踏進站前的那棟「NEW新橋大樓」(ニュー新橋ビル)就能立刻明白了。1971年(昭和46年)竣工的這棟商業設施,飄散非常特殊的氣氛,塞滿著一間間空間狹窄的店舖,類型橫跨餐廳、食堂、吃茶店、金券行、雜貨店、按摩店、算命店,甚至還有都內難得一見的棋奕及麻將館。對於觀光客而言,走進這裡恐怕是一場小探險。
因為大樓老朽化問題(雖然名稱還是「新」),這棟樓將在2023年拆建了。想要體會一下這股龍蛇雜處又生氣蓬勃的昭和進行式,請務必掌握最後的機會。
「NEW新橋大樓」改建後,昭和就又被推向更遠的深處了。不過其實新橋站一直以來,就是扮演著時代轉運站的更替角色。畢竟這裡是日本鐵道的發源地,1872年從新橋開通了日本的第一條鐵路,通向橫濱。
時代的新列車仍會從新橋出站,新橋終將有新的時態。然而,只要上班族和居酒屋依舊存在,新橋就會有一個轉乘的月臺,繼續交換著東京西裝男的解放與無奈。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旅人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