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92)從《天氣之子》看日本人有多重視天氣

2019/11/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電影《天氣之子》今年7月開始在日本上映,自11月起在中國上映。電影在日本受到追捧,在中國口碑也不錯,相關書籍似乎也很暢銷。我10月終於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雖然這樣説對不起影迷,但説實話我並沒有多麼感動。

 

 

因19號颱風被埋在淤泥中的汽車(10月19日,宮崎縣丸森町)

     的確,電影的畫面很優美,圖片就連細微部分都很精美。我非常熟悉的東京的街角被描繪出來,很有意思。作為高中生的主人公和少女對話的有些場面也讓人感到猶如重回青春時代、心中小鹿亂撞。但是從我個人來説,由於這種故事情節的非現實性,讓人難以代入感情。

  

      拍攝這部電影的是在中國和亞洲各國也很有名的導演新海誠。在觀看電影之前,我閱讀了採訪新海誠導演的報道。他表示,以天氣為主題的契機是「日本的氣候變化」。自數年前開始,日本的颱風、暴雨、大雪和滑坡等自然災害明顯變得嚴重,日本人喜愛的溫和的四季到底去了哪呢?

    

      新海誠導演認為,「雖然我們成年人抱有這樣的無力感和絕望感,只能左衝右突,但希望今後度過自己人生的年輕人們能超越這種憂鬱,朝著新世界強有力地前進。想要描繪的是在不再風調雨順的時代,雖然被命運所擺布,但仍試圖選擇自己的活法的態度」。報道中寫道,新海誠導演帶著這種心情,構思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在這裡我不多介紹電影的詳細情節。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留學生曾對我表示,「得知這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是被《天氣之子》這一獨特的片名勾起興趣。來日本之後,第一次知道颱風是如此猛烈,再次理解了日本人在生活中時常意識到天氣。正因為是這樣的日本人,才會對這部電影在心裏産生共鳴」。

    

      的確,不僅限於年輕人,日本人的生活和天氣難以割捨。

  


      在日本的電視裏,不僅是早晚,一天之中會多次播出天氣預報。除了氣象預報員的詳細天氣預報,還會推薦適合當天氣候的服裝以及説明紫外線指數、空氣濕度等,詳細介紹與天氣相關的各種預報。近年來颱風逐漸猛烈,自初夏至秋季,日本在數個月裏受到颱風的困擾。颱風預報也更加詳細和準確。颱風的前進路線在數天前即可預測,讓日本人能最大限度做好準備。  

 

      對日本人來説,細緻地播出天氣預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從海外的人來看,似乎感到驚訝,心想「日本人為何如此在意天氣預報呢」。

    

      任何國家當然都有天氣預報,但很多國家不會預報每隔1小時的天氣變化和雷陣雨的發生時間等詳細內容。由於日本原本就是農耕社會,所以過著離不開天氣預報的生活。 

      

      在日本,路上遇到熟人時經常會説「今天天氣不錯」或「今天挺冷啊」等有關天氣的話。如果説「你好」,對方也只會以「你好」結束會話,但如果説「今天天氣不錯」,則會聊得起勁。正如對中國人來説就餐非常重要一樣,對日本人來説,天氣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