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73)秋天就是外苑前

2019/11/27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只要一提起地鐵銀座線上的「外苑前」站時,我的腦海中就會立刻浮現出對幾個重要的關鍵字——銀杏、秋天、奧運會和村上春樹。

 

 

明治神宮外苑的銀杏樹

     「外苑前」於1938年開站,最初的名稱是「青山四丁目站」。所謂的「外苑」指的是明治神宮外苑,而這一帶的周圍則通稱「神宮外苑前」或「外苑前」。很多人第一次到訪東京的人都曾誤會,以為明治神宮外苑和明治神宮緊鄰在一塊兒,常把旅遊行程規劃在一起,結果走到雙腳發軟。兩個地方其實還有好一大段距離。即使徒步疾行,也還得花上半個小時。

 

      有外苑就有內苑,明治神宮內苑就是一般人認知的,在表參道尾端,原宿車站旁的明治神宮。不過一般來説提到內苑時,大家只會説明治神宮,而不會特別標注內苑。明治神宮以和風的神社建築為主,而外苑則是以洋風為特徵。外苑可説是一個西式大公園,園區內除了有休閒空間以外,還有一座迷你的兒童樂園、明治紀念館、聖德記念繪畫館,此外還有很多體育場等運動設施。包括兩屆東京奧運會的主場館國立競技場,就在神宮外苑的邊界。

 

      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每年只要一到銀杏綠葉轉黃的時節,我幾乎就會到「外苑前」站走一圈,深刻感受一番東京的秋天。從青山通到聖德記念繪畫館那一段路,稱為明治神宮外苑銀杏並木,是東京著名的賞黃葉景點。這條約三百公尺的道路兩旁,種植了四排拔地參天的銀杏樹,總共多達146株。每逢深秋的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這裡會舉辦「銀杏祭」,週末擺出不少餐車,滿足視覺的同時也喂飽口腹之欲。

 

      漫步于高聳銀杏樹下的路間,日光自黃葉扶疏間篩落,有如置身在一條金黃色的隧道。最美的仍是銀杏葉落下後,鋪滿整片地的景象。踏在迤邐而出的黃色地毯上,感受光陰的更疊,原來能夠不那麼驚惶,可以如此的腳踏實地,療癒自在。

 

      那些銀杏樹的高度有著些微的差距。從青山通入口開始,往聖德記念繪畫館的方向走,樹高愈來愈低。這是為了造就一種景觀的遠近法,站在入口遠眺繪畫館,銀杏並木夾道延伸,風景本身就是一幅藝術的畫作。

 


      曾有好多年,這裡會在11月上旬舉辦目前已停辦的「東京設計師周」(Tokyo Designers Week)活動。月初看設計展,月底看銀杏,一整年最頻繁來到這一帶,大概就屬這時候。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外苑前」總和「秋天」綁樁在一起。對我而言,秋天就是外苑前。

 

  

    受到村上春樹小説洗禮的一代,我想是不可能錯過「外苑前」的存在。村上春樹曾在散文中寫過,1978年4月1日下午,當時29歲的他在這裡的神宮球場外野席,一個人喝著啤酒看球賽。在某記球擊出的剎那,他忽然從天而降有了一個念頭,決定試著寫寫看小説,於是揭開了成為小説家的序幕。這段敘述因村上的成名而被神化,自此神宮外苑內的這座「明治神宮野球場」遂成為書迷的朝聖地。

 

      村上春樹早年住在「千駄ヶ谷」站附近,穿越過神宮外苑,就是「外苑前」站。因此這一帶其實還有很多被他寫進小説或散文的店家、景點。 喜歡他作品的讀者可以來趟踩點巡禮。

 

      「外苑前」站另一邊是青山靈園。在村上春樹早期的小説《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中也曾登場。小説中的主人翁在下午三點,從寢室的窗戶邊,靠著椅背眺望窗外遠方的墓地。

 

      學生時代聽過的歌,讀過的小説,總是記得很牢。這一幕敘述就是我對青山靈園的印象了。

 

      下葬在青山靈園的名人不少,其中對外國人來説最著名的,可能不是人,而是動物。澀谷十字路口紀念「八公犬」雕像的那只忠犬八公,死後就葬在這兒。感人的是,忠犬八公墓的一旁,葬著他的主人上野英三朗博士,可説是永遠的不離不棄了。

 

      每年八月盛夏,外苑會施放煙火,名為「神宮外苑花火大會」。跟其他花火大會的形式不同,神宮外苑花火大會有藝人演出,為售票性質,觀賞地點在外苑的神宮球場、秩父宮橄欖球場。附近的高樓多,如果不在體育場內,基本上很難看到完整的煙火表演。不過,網路上每一年總會流傳,即使不買票進場,也能在哪些大樓之間的空地與空隙中,瞥見某個角度的花火。

 

      那一年,我和K也照著網民指示,帶著野餐布和食物來到外苑前,一個傳説中可以瞥見花火的角落。在大樓與大樓之間的平臺上坐滿著人,大家引頸期盼,沒想到活動開始後,那年煙火換了施放的方向,再加上風速問題,整晚我們只聽到打上花火的碰碰聲響,一點光也沒見到。最後甚至颳起大風,飄起雨,眾人竄逃,很是狼狽。

 

      幾個季節過去了,我和K漸行漸遠。曾經以為能夠愈來愈了解彼此的,回想起來,或許從一開始就是誤會。像是外苑前的那一場花火,其實我們從未接近過。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