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77)東京都心最高的小山:秘境般的愛宕神社

2020/01/22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東京都內地狹人稠,尤其是高樓林立的辦公街區更是寸土寸金,不過,無論再怎麼擁擠的地方,永遠都還是會有小神社的存在。在認為不可能出現神社的地方,發現原來藏著一間小神社,經常是散步在東京時的小驚喜。這些小神社可能設在大樓的頂樓,也可能藏在大樓與大樓之間的小空地。比起知名的大神社來説,外國觀光客稀少,甚至本地的參拜客也不多,卻成為上班族忙裏偷閒喘口氣的秘密基地。在平日的午後踏入,常令我有種一秒離開現實,與東京雜沓的人潮,頓時隔絕的奇妙感。

 

愛宕神社

      在這之中,愛宕神社是我近來愛上的地方。愛宕神社位於繁忙著虎之門辦公街區,不過,嚴格説來這間神社不算是藏在水泥森林之間,而是存在於虎之門的一座「小山」上。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座名為「愛宕山」的小山。恐怕就連許多東京人都不知道,辦公大樓林立的虎之門地區內竟然會有一座山。這座山標高雖然僅有25.7公尺,但以天然形成的山來説,被認定是東京都23區內「最高」的山。尤其是山手線內區域,基本上沒有天然的山嶽,愛宕山的存在更是相當罕見。

 


      日本人非常熱中拿下各種「認證」。因此多年來想要跟愛宕山一爭上下,拿下認證為東京23區內最高的山的「競爭者」也超多。例如,都電荒川線經過的賞櫻勝地「飛鳥山」一直很想被正式公認為「都心最高的小山」,多年前花了很大的功夫精密測量以後,結果是25.4公尺,就差愛宕山0.3公尺,不幸敗北。而有競爭,就有歪主意。新宿區內有一座「箱根山」標高44.6公尺,顯然比愛宕山高出很多,四處宣揚是都心23區最高的山。光看數字,確實奪冠了,不過等等,再仔細一看,人家評比的標準是天然地形的山嶽耶,新宿箱根山你是人造堆出來的,參選資格就不對了,當然最後也遭到罷免。總而言之,愛宕山迄今仍穩坐寶座,而位於山頂的愛宕神社,自然也成為「山手線圈內最高峰」的神社了。

 

愛宕神社入口的鳥居兩側,有高聳參天的巨大銀杏樹

      去愛宕神社最棒的時節,絕對是深秋銀杏爆黃之際。神社入口的鳥居兩側,有高聳參天的巨大銀杏樹,黃葉配上紅色鳥居與湛藍青天,百分百飽滿的色澤,對稱彼此落差的色調,令人目不轉睛。當然,形成這幕震撼的景致,最居功厥偉就是鳥居背後延伸的陡峭石階了。

 


      這段參道稱為「出世的石段」(出世:出人頭地),典故與江戶時代的曲垣平九郎騎馬衝上石階擷取梅花,致贈給德川家光有關。因為這段石階的傾斜達40度,不僅要馬爬上去很難,就連人一步一步走上去都會感到氣喘吁吁,所以能夠抵達終點者,代表能克服困難,未來必定出人頭地。

 

「出世的石段」

      實際登階,確實爬到一半就心跳加速,不得不止步小歇,感覺半天的運動量已經達標。當我停下來休息時,回首鳥瞰起點的鳥居和銀杏,與仰望時不同的角度,又呈現一幅讚嘆絕美的景色。想要出人頭地顯然不簡單,但過程之中卻也見證了美好的風景,我想這正是「出世的石段」隱藏的啟示。終於到達愛宕神社,一片豁然開朗。很驚訝藏在鬧區小山上的神社,竟能有這麼一片廣闊的境地。花園水池,休憩茶坊,一片城市秘境的綠洲,成為虎之門上班族,暫離工作,擺脫庸庸碌碌的日常。

 

      比起拾階上山來説,我反而認為從「出世的石階」下來時更為險峻。因為非常陡峭,一不小心就好像要整個人跌下去。提醒各位,下石階時慢慢走,緊握扶手才行。人往巔峰爬固然辛苦,但是如何小心翼翼全身而退,更需要耐性與智慧。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