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79)忽然遙遠的日本
2020/02/19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這一個星期以來,身邊認識的朋友,至少有十個人都取消了赴日旅遊的行程。二月底台灣有連續假期,原本應是到日本旅遊的旺季,但因為新型肺炎(COVID-19)的影響,日本確診人數不斷刷新,在感染途徑越來越難掌握的窘境中,大家不得不選擇放棄。甚至原訂三、四月要到日本賞櫻的人,擔心疫情發展未明也都紛紛取消。新聞報導台灣的赴日旅行團,光是三月中以前,超過五成以上的民眾都已退訂。
我的好友原本要來東京過生日。準備去迪士尼、去看喜歡的藝人演唱會、享受一場溫泉之旅,已經期待許久,掙扎許久,最後終於忍痛割愛。我覺得很遺憾,但是也莫可奈何。畢竟誰也難以保證接下來的狀況發展。與其焦慮著擔心這擔心那,確實暫停旅遊,避免到人多混雜的觀光地帶會是好一點的。
![]() |
如今因為一場疫情,日本忽然變得遙遠了(東京) |
在廉價航空興起的時代,台北到東京的距離,彷彿比台北到屏東還近。説走就走,在機上打個盹兒就到,讓我們誤以為旅行真的變得越來越容易。如今因為一場疫情,日本忽然變得遙遠了,才體悟到能夠「出發」和「回家」,原來是多麼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我的日本朋友真野君比較會注意國外新聞報導。他觀察各國的防疫狀況,早在一月下旬就開始擔心起日本防疫的對策。遺憾的是如他所擔憂的,時序進入二月,日本確診感染的人數不僅繼續攀升,感染途徑也變成境內傳染,甚至難以確定感染源。
「即便發生了在‘屋形船’聚餐感染肺炎的事實,很多大型群聚活動還是照常舉辦,真是不可思議。」真野君對我説。他正困擾著這個星期五,公司還要舉辦聚餐的事。我建議他找個理由避開出席,他同意了,卻問我:「就算我沒去,同個辦公室裏的人去了,要是真的感染,那麼結果還不是一樣?按照我們日本人的個性,發燒了也不太敢請假,吞個退燒藥依舊來上班,我還是會被感染呀?」
我聽了啞然。真野君説得沒錯。新型肺炎影響的不只是對病情的擔憂,再嚴重下去就會演變成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潰堤。
日本社群網路上出現一張照片,有商家為了促銷CORONA啤酒而製作手工海報,竟寫出「喝CORONA對抗CORONA(冠狀)病毒」的標語。如此自以為幽默,但只是暴露出對於抗疫的輕浮態度,令人傻眼至極。
幾位看到照片的日本前輩告訴我,其實大家對傳染病的危機意識是很低的,因為過度相信以為環境夠乾淨,就不容易發生病毒的感染。
![]() |
美好的遠方,某一日,仍會好好的等著你(東京塔) |
日本人未經歷過SARS 風暴,難以體會當年台灣人面對感染病時,整個社會草木皆兵的景況。我們對當時的經驗記憶猶新,於是這一次新型肺炎來襲,風聲鶴唳中大家都不敢輕忽。縱使過度焦慮無濟於事,但消極的「佛系」防疫也很要不得。海外人士看到這一次日本反應的遲緩,都認為自己是很熟悉日本的,但此刻突然變得陌生起來。
在遊客消失的觀光勝地,新聞報導很多商家開始打算開始推出促銷的宣傳活動,藉以吸引觀光客前來。坦白説我看了很膽戰心驚。在疫情尚未控制之下,現在就要觀光客回流,是否言之過早了呢?雖然當今受到經濟衝擊,但沒有沒什麼是比健康安全更為重要的吧?「斷捨離」這詞彙近年來被用在整理收納術上廣為流行,我想,一直以來嘗到觀光收益甜頭的單位或許在此刻非常時期,也該暫時「斷捨離」過度仰賴的觀光財源。共體時艱,等到疫情減緩,再開始振興旅遊也不遲。畢竟我們都相信日本人復建的再生能力。
暫時無法踏上日本的這段日子,不如用閱讀展開一場紙上的旅程吧。在不安的亂世裏,我以為最能讓情緒平靜下來的,並不是一直盯著手機查看最新動態,而是將自己置身於字裏行間的閱讀。那會使人找到一股慢的專注力,心無旁騖的沉浸在敘述者的語言裏,不自覺伴隨而來的將是被洗滌過的思維,比較理智且有勇氣去對抗瞬息萬變,令人躁鬱的未知世界。至於忽然遙遠的日本,美好的遠方,某一日,仍會好好的等著你。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