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0)怎麼了,日本?
2020/03/04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熱中于學華語的日本友人誠君,年初時告訴我,去年他的串流音樂聆聽排行榜第一名是周興哲的〈怎麼了〉。當時他問了我很多日常中該如何使用這三個字的情緒及場合。我解釋了很多,可惜他還是無法完全掌握一些微妙的關鍵。
![]() |
日本人不是比較理智和冷靜嗎? |
這個週末與久別重逢的他見面,兩個人帶著口罩,刻意挑了間人少的咖啡館入座,話題的開頭不免就是新型肺炎(COVID-19)的擴散狀況。
誠君説他原本計劃要出國去玩的,已經取消行程。因為日本的疫情,許多國家都對日本旅遊發出警告。有在巴黎近郊的日本壽司店,店門被噴漆寫上病毒;也有在倫敦搭巴士的日本媽媽帶著孩子,被當地乘客歧視要求下車;聽到更多的是戴著口罩確保安全,卻被歐洲人當面指著説是病毒。這些種種,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直以來拿日本護照是暢行無阻的事,現在竟忽地成為不受歡迎的委屈。
我只能安慰他,不是日本人而已,近來只要是亞洲面孔,在歐美都有被歧視的狀況。況且病毒無國界,現在歐洲各國也開始蔓延,沒有誰是比較高高在上的。
接著,話題一轉,常在台灣的網站追看新聞和「鄉民」討論串的誠君突然告訴我,他終於明白了。明白了什麼呢?我好奇地問。
「明白‘怎麼了’到底該怎麼用,前後文的語意情緒是什麼。」誠君説。
原來這幾個星期以來,台灣民眾旁觀日本對於新型肺炎的抗疫對策及態度,都忍不住留言問:「日本怎麼了?」誠君看多了這三個字的使用邏輯,終於明白用法。我無奈地笑了笑,真不知道這樣的學以致用是好是壞。
很多台灣人都説,一直以來以為日本總是個決策嚴謹、正確精準且明快的國家,所以才能夠超英趕美,然而這次輕忽疫情的慢半拍態度,實在令人納悶想問日本:「怎麼了?」例如公主號下船的乘客,為保險起見,世界各國都規定必須再隔離或自主管理兩周觀察,唯有日本老神在在説不用,果然後來就陸續發生乘客的檢驗由陰轉陽,還去健身房,到處趴趴走的狀況。關於學校的停課或延長假期,大型群聚活動的暫停,台灣大約在一月底二月初就開始執行。眼看疫情的窘狀,日本人還未著急時,台灣人早已心急如焚,很替日本擔心。總算在二月底,日本的抗疫政策動了起來。雖然有點遲,但仍真心希望能儘快控制疫情。
![]() |
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東京新國立競技場) |
口罩仍是難買的。縱使增加生産線,但口罩卻不知去向。原來很多都被不良業者大批收購再上網高價轉賣。能不能像台灣一樣懲處高價轉賣口罩的不肖分子,限制出口,並由政府統一收購,再請民眾憑出示健保卡,在指定藥局限定購買呢?雖然數量不多,但至少確保大家都能買到口罩。網路上有很多日本網民都表贊成。不過,半個月前,我也聽到有日本人認為,為買口罩而大排長龍很蠢。他們認為這就是資本主義的供需規則,商人有高價販售的權利,客人也有權不買,政府不該干預市場機制。然而,在如此非常時期,這番話聽在我的耳裏,只是覺得對方是個搞錯方向的正義魔人。我好奇半個月後的現在,他是否還敢不戴口罩擠電車去呢?
日本對新型肺炎反應的慢半拍,簡直就像院線電影的上檔,總比別人晚很多。就連謠言也是。臺港在二月初已搶過衛生紙,後來證實是有人惡意煽風點火,傳佈謠言,所幸幾天後風波便已平息。想不到兩、三周後,日本才開始「流行」起這樣的謠言,胡説衛生紙的製作原料來自中國,所以接下來會短缺。謠言一起,衛生紙就開始斷貨。緊接著,又有人&&搶米、搶各種乾糧食材。週末去超市,架上已空空如也。
日本人不是比較理智和冷靜嗎?許多人想起東日本大震災時,面對災難的日本人保持理性,循規蹈矩的形象仍歷歷在目,令人讚賞,因此很難想像這一次會如此輕敵,且人云亦云。看在台灣人眼中很傻眼,再次想問日本人到底怎麼了?
怎麼了呢,日本?誠君和我討論起來,獲得的結論是除了政治生態中的複雜肇因,「忖度」文化導致的消極態度以外,也包括向來的民族性問題吧。
日本這個民族很能從經驗中獲取教訓。讓這個龐大社會運轉下去的力量,多半來自於累積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操練,在反覆溫習之中所寫下的縝密規則。這些規則就像是日本産品裏總是有一本詳細至極的説明書,或者導遊書上令人讚賞的精密地圖,大家只要依循前人努力留下來的SOP流程,按表操課處理與完成事情即可。久而久之,被照顧得很好的日本人,一但失去了「説明書」,經常也就失去了應變的能力。
時序進入三月,這幾天,穿過住家附近的小巷,發現已有早開的櫻花品種含苞綻放。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原本該是興奮期待月底的哪一天東京會發表開花宣言,然而今年在浮躁的世事中,期待的心也大打折扣。
亂世是怎麼開始的呢?我忽然在想,歷史上經歷過亂世的人,他們是否知道未來將轉好或變壞?那可能有的徵狀會是什麼?我不失去樂觀的希望,卻也難免憂心。
不管怎麼了,該開的櫻花,還是會開的。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這城市的一切雖然還陷在未明的混沌中,卻也正在摸索出該有的原貌,期盼能夠從錯誤中累積新的經驗和教訓。方向對了,那將會是一次轉彎轉得好的契機。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