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28)一切為了口罩

2020/03/1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日本現在幾乎所有人在一起都在談口罩,一方面是口罩的絕對數量不足以及至今出現許多人囤積轉售牟利,導致一罩難求,9日起因為這種行為算是違法,或許會有點好轉,不過還是到處都缺口罩;另一方面是現在花粉症的季節,花粉症是日本的國病,近乎4成的人有花粉症,因為買不到口罩而叫苦連天,鼻水淚水流不停,頭昏眼花,無法做事,度日如年!

 

 

日本到處都貼出口罩缺貨中(東京都練馬區,劉黎兒攝影)

     我今年2月上旬回到台灣,雖然預定參加的台北國際書展延期到5月舉行,但是上了許多廣播或電視節目,宣傳我自己的新書以及我的伴侶推廣的10分鐘學會圍棋的「純棋(純碁,Jungo)」,活動本身很成功,不過台灣當時已經對新冠肺炎很緊張,到任何機關企業,進門大都得量額溫以及事前被詢問旅遊史等等,室內有多人在時,沒戴口罩是很失禮的狀態,而且也多少擔心飛沫傳染,因此小心翼翼地戴了口罩,10日回到東京,戴口罩的人還不到一半,覺得很放鬆,但也為了日本人如此不把新冠肺炎當一回事看而擔心!

 

    雖然台灣算是疫情管控較好的,雖然最近幾天也開始有媒體提出是否真的健康人不戴口罩也行的疑問,而有點擔心起來;台灣是因為有過去SARS(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慘痛經驗,比較認真面對疫情防治,也因此比日本更早發生買不到口罩的狀態,有朋友開始自製口罩,政府還推出口罩地圖APP,告訴市民哪可以買口罩,但絕對量不足,有地圖也沒用,最後由政府出面徵購口罩,根據健保卡以實名制來作配售!

 

     台灣人起初很埋怨,覺得口罩比以前貴,而且排隊半天,也只能一週買2張,有時還買不到等,但其後發現政府口罩比其他國家便宜,或台灣雖然曾出現排隊2公尺現象,但南韓現在也學台灣採實名制,出現排3公里現象,而且台灣現在變成一週可買3張口罩,兒童可買5張口罩,讓台灣人覺得很開心而感到優勢,還有朋友很開心來跟我説!看來台灣人原本關於口罩所有的不平不滿,因為跟別的國家比較結果,就心平氣和了!怪不得許多人説「政治是從結果來論斷的!」

 


     日本因為是比較注重儀 表的國度,尤其企業非常在意員工的外表乃至表情的管理,也因此許多企業對於員工戴口罩接待客人比較有抗拒,甚至還特別貼出説明店員為何戴口罩,表示是因為新冠肺炎流行而不得不如此,甚至也有像日本麥當勞就曾主張因為口罩會遮住麥當勞免費提供的笑容,因此禁止員工戴口罩,引起國際間物議;不過現在這樣的看法大有改變了,畢竟員工跟顧客的生命健康最重要了,因此連服務員穿和服的日本料理店,也是戴了口罩!

 

連日本料理店也讓穿和服的員工帶起口罩(東京都新宿區,劉黎兒攝影)

     因為日本口罩很難買,在藥妝店有限的口罩又被轉售牟利者一清早就掃光了,到處都還是買不到口罩,我有位日本大學教授朋友説:「我原想去出席一項小型活動,但沒有口罩,連電車都無法搭,就算了!反正現在許多公家機關的集會活動都取消了,沒有口罩也能生活,但是口罩都到哪去了?」

 

     日本有家7-11在2月上旬把口罩以30倍的價格擺在店裏賣,驚動國際,最後連7-11本部都出來道歉,要店家把貨品撤了,店家表示是來問的人太多了,只好自己去網購來賣,售價近乎網購的價格,可見日本網上售價的確驚人,甚至還曾出現像是玩笑般天價口罩,有960張賣99億日元的,最後也以5萬多日圓高價成交!

 

      幾乎所有人在一起都在談口罩價格,變成日本最重要話題,安倍首相終於在5日表示禁止轉售,違反者可以判處5年以下徒刑抑或300萬日元以下罰金,9日開始實施,9日,我上網看日本亞馬遜等網站的口罩售價,果然稍微合理些了!

 

      因為沒有口罩,處處發生口罩戰爭,像是安倍在1日説要採購大量口罩去送給疫情嚴重北海道,消息傳出後,日本網路瞬間有上萬則留言,認為安倍到底是否知道大家都買不到口罩;東京上班族必須搭滿員電車,沒有口罩,豈不是很危險!雖然北海道確診人數多,但北海道開自家用車行動居多,政府怎可從廠家大量搶購來送給特定地區,未免太不公平等等!   

 

      雖然日本口罩從3月起會月産6億張,跟日本人口需要量相差很遠,口罩絕對數量還是很不足,而且在9日之前,轉售牟利的人掃光架上的口罩,口罩雖小,有需要又買不到,調查顯示6成的日本人表示「現在雖然有,但馬上就會用完!」其他也有近4成人現在也沒口罩,才會引發口罩內戰!期待9日之後會好轉些!

 

 


      我在2月下旬有天早上跑了10家藥妝店、量販店或便利商店,到處寫「缺貨中」「口罩賣完」「整理券發完」「下次進貨時間不明」「潤喉口罩也可代用」等等!也有許多老人家成群在店家開門時去詢問口罩是否進貨,許多店家被問煩了,就在進門處貼出「今天沒進貨!」結果我買了些價格稍微昂的潤喉口罩歸來備用,因為我是自由業,即使出門也儘量走路或開車,較少用口罩,將來沒用上的話,潤喉口罩還可以送給許多演舞臺劇的朋友們!

 

藥妝店貼出的沒進貨通知(東京高田馬場,劉黎兒攝影)

      每個家庭現在為了減少消耗口罩,使出各種智慧,除了儘量自我隔離,減少出或是到空曠的野外去,也有人自製紗布口罩來用,如果不是到醫院等高危險區,只是防止遭飛沫或擔心不戴口罩被當怪物的話,紗布口罩也還能充數!

 

      口罩話題不斷,像靜岡縣有位53歲縣議員諸田洋之在雅虎拍賣網站賣了幾十次口罩,賺了888萬日元,因為他以前搞過貿易,把庫存拿出來賣,從1日元起價,由市場決定價格,每張大約50日元成交,也算合理;不過他還是為了發災難財帶來大家的不愉快而道歉,認為是自己判斷不當!

 

      口罩本身,萬萬沒想到自己可能變成如此天價的玩意,但只要新冠肺炎不平息,出入人多地區,還是只好戴口罩,萬國都以口罩為尊,即使不肯戴口罩的歐美人也折服了,歐盟也開始討論境內是否應該禁運,但其實搞不清到底禁運還是不禁運會導致疫情嚴重地區或醫護人員無法獲得口罩!

 

      像日本如此依賴大眾交通工具的國度,沒有口罩就連出門都難,但原本8成口罩依賴進口的日本,就算不斷增産,也完全不夠,高價轉賣現象雖好轉些,很難消失或恢復正常價格,其實只解決了一半,也還得禁止出口才行或增産才行,否則增産再多也可能被鄰近外國吸掉,類似台灣、南韓等實名制購買,多少解決了問題,也是有些隱私上的犧牲的,現在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必須在疫情與人權上做許多衡量,看來日本的口罩問題不會因為禁止轉售而可以喊萬歲的!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