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2)脫序暫停的世界

2020/04/01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拉開窗簾的時候,幾乎以為有一刻,我目睹到了從空中篩落的雨水,轉瞬間變化成雪的魔幻時刻。

 

      原本是疾速墜落的水滴,突然被調慢速度,重量變得輕盈了,好似決定放棄一種沒必要的累贅,或拋開什麼惱人的紛擾,就在我望向窗外之際,它們在半空中減速,忽地變成白色的雪花,隨風揚舞起來。

 

櫻花和雪,為這座城市又堆疊出一份新的經歷

      雪花悠緩地飄著,靜靜的注視,總給人一股感到靜謐的安穩。

 

      已經是接近四月了,沒料到三月底,東京突然又降下一場短暫的雪。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難以收束,使得東京都政府希望居民待在家「自肅」別出門的歷史性週末,落下的櫻花和雪,為這座城市又堆疊出一份新的經歷。

 

      在截至目前為止的生命經驗中,從未想到這個世界看似龐大且精密的運轉,原來卻能夠這麼輕易的就脫序。許多城市的節奏都亂了,甚至暫停。

 


      東京會不會走到「封城」的這一步呢?在正式宣佈奧運延期舉辦後,感染確診人數每日激增,傳播途徑早已難以追蹤,究竟會演變到什麼情況?或者暴增的確診病例還僅是冰山一角而已,還有更多潛在的感染者,散佈在各個角落?列島上的人們都在臆測。一日數變的現世,答案會朝哪個方向揭牌,誰也説不準。沒有徵狀卻會傳播感染,就像是眼睛看不見的病毒,不明的蹤跡,令人焦慮。

 

雪花悠緩地飄著,靜靜的注視,總給人一股感到靜謐的安穩

      發生東日本大震災的那一年春天,花季也是寂寥的,不過,比起此刻的不安情緒來説,更多的是悲傷。地震、海嘯、核電廠爆發,幾乎都是一瞬間的災難。發生的當下過去了,人們帶著悲傷,開始面對與處理。因為有處理震災的豐富經驗,災難的終點和救援的起點,大致還能有個頭緒。然而,新冠肺炎是人類未知的衝擊,一場瘟疫的蔓延,在沒有疫苗出現之前,誰都不清楚終點會在哪。

 

       宣佈「自肅」的週末,東京被按下了暫停鍵。連鎖咖啡店如星巴克停止營業,百貨公司和許多店家都大門深鎖,從銀座、六本木到淺草,觀光勝地的週末人潮頓時消失。但,卻也有不太在乎的日本年輕人,反而趁著此時刻意趕去原宿、澀谷、下北澤出沒,體驗「新鮮」感。記者訪問年輕的孩子,他們一派輕鬆,説:「反正街上沒什麼人,這樣不是更安全?」或者真以為青春無敵,自以為是的回覆:「其實沒有很在意疫情,因為有專家説年輕人不容易感染。」轉身就和一群朋友,踏進密室的卡拉OK歡唱去。

 

      長大以後,知道的事情太多,在乎的人與擔心的事也多,到底就和這些不經世事的年輕孩子是不同的了。宅在家,為的不僅僅只是確保自身的安全,同時亦是不想讓關心自己的人操心。

 

      疫情蔓延的這些日子以來,據説全世界的空氣品質轉好,地球終於難得的有了一次喘息的機會。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也意外地被按下暫停鍵。

 

      雖然這世界不是任何事情都必然隱藏什麼意義,但我仍願意相信,每一次新的變化,都可以從其中萃取出一些暗示。如果在場疫情中,跟著這座城市一起停下來,停下庸庸碌碌的步伐好好思索,或許我們會知道如何為自己生命中該做的事,重新安排優先順序。就像是我已明白所謂的日常美好,一直以來,其實都只是在陰影中找到不那麼黑暗的地方學習自處。

 

      倘若沒有疫情的話,這個下雪的櫻花季,該是多麼美好的早晨啊。

 

      我不由自主地感嘆起來,但是很快的又覺得不該深陷於如此憂傷的情緒中,以免辜負了這場為療癒而來的雪。

 

      選份喜愛的豆子研磨一杯熱咖啡,捧著溫熱的馬克杯,看著窗外翻飛的雪,我知道今日也要好好的過完這一天。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與繪本《麒麟湯》。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