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30)一樣賞櫻兩樣情
2020/04/0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今年日本各地櫻花的開花宣言或盛開宣言都比往年快,東京染井吉野櫻是以靖國神社能舞臺旁的標本樹為準,氣象廳3月14日宣佈開花,22日宣佈盛開,比往年早了12天,比去年早5天,才4月上旬,東京各處都因為2日、3日、4日都有強力的春風而開始花吹雪,花絮滿地,新芽冒出頭來,讓人痛感今年又是暖冬,而今年因為新冠病毒而禁止賞櫻宴席,其後連賞櫻也禁止了,7日東京、大阪進入緊急事態,全面緊張起來,連最後的殘櫻,或許讓人更無心欣賞了。
櫻花花開季節,是日本每年4月開始的新年度交替的時期,也是畢業開學的季節,日本各級學校都種有櫻花,畢業或入學典禮如此的人生重大節目,在櫻下拍照留念是一項重要的儀式行為,但今年許多學校的典禮極力簡化,沒有父母或其他外賓等參加,很多學校也不拍隆重的集合照了,雖然這樣奇特的畢業典禮或入學典禮本身終生難忘,跟新冠病毒一起寫在日本的歷史記憶裏,但沒讓滿開的櫻花見證自己的人生大事,還是很遺憾,也因此有許多畢業生穿著傳統的袴(Hakama),群聚在櫻花名所拍照,掌握最後的相聚時光,也是跟櫻花留下彼此的印象!
日本學生穿著傳統服裝在櫻花下拍攝紀念照(劉黎兒攝影) |
不論病毒如何肆虐,櫻花今年也還是為了這個時期而使出渾身解數而綻放出美麗的花,而且是成群怒放,讓人不得不感嘆,或許也因為如此賣命地開放,櫻樹的壽命很短,除了維護很好的才能長壽,如在福島縣的三春櫻推定千年以上,或是5月才會滿開的青森弘前城的櫻花有130年的最古老的染井吉野等之外,百年的櫻樹很少見,千年的松樹較長壽,櫻花也常被比喻是極其繁榮的家系,無法維持幾代,而是樸素的家系才可保百代;相對於無花有果的松樹而言,櫻花開的奔放盛大,奢華無比,也因此充滿鬧意,讓人想在花下搞酒宴,像豐臣秀吉為了想在自己重建的平安時代醍醐寺舉辦賞櫻宴,幾個月來就把日本全國各地的美麗的櫻花移植了數百棵來,「醍醐之花見」的盛名流傳至今。
但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四處公園從3月底起還掛出「賞櫻自肅」的招牌來呼籲不要賞櫻,雖然今年櫻花沒有外國觀光客的喧囂,即使盛開,也沒有人潮,櫻花美景顯得更美,但因為自肅的要求,讓人即使只是在附近的公園散步,也會感到有點不對勁,到底自己享受這樣的櫻花美景是不是合乎政府的呼籲呢?雖然有的地方首長認為帶孩子在公園發洩壓力或居民在附近散步紓解鬱悶是OK的,但是如果公園原本就是櫻花名所,或正好種有許多櫻花,也自然變成被指名自肅對象的賞櫻;即使不跟別人擠在一起,沒發生群聚行為,也作了基本防範感染措施如戴口罩、與人維持距離,而且也不擺盤餐飲等,只是散散步,也還是有幾分愧疚感,因為是很多人自肅把自己緊閉在家,才能讓依然在散步的人能獨佔如此的櫻花美景!
東京各地公園到三月底連賞櫻本身都要求自肅(劉黎兒攝影) |
今年的賞櫻是沒盛宴的賞櫻,比往年安靜多了,是無聲的賞櫻,讓我覺得今年的櫻花也會格外感到耳根清靜,也沒外國客來攀扯自己,因此開得特別自在舒適吧!3月底在善福寺川綠地公園看到有年輕人4、5人在櫻下喝酒,走過的人都投以異樣的眼光,很多日本人還當場感嘆「當下,是不謹慎(輕率的舉動)呀!」
櫻花盛開時可以美到極點,甚至美到讓人不安,這種感覺今年特別強,尤其世界各地在櫻花盛開時傳來新冠相關的噩耗,確診與死亡人數天文數字般地增加,也格外能體會到著名的短命的文豪梶井基次郎的名句「櫻樹下埋著屍體」的感受,因為櫻花開的那麼精彩奢華,美到讓人難以相信,無法理解櫻花為何能開的如此壯觀偉大,讓他連續二三天都不安,如此極致的美讓他不安、憂鬱甚至感到空虛,因此他想像這開的如此爛漫的櫻花樹下是埋著一具具屍體,也因此他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看到美極了的櫻花會不安!
「櫻樹下」是梶井基次郎把櫻花跟死亡印象重疊的名作,以前我讀的時候,沒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但今年許多活動都取消,我才有機會到公園散步,才有機會不為賞櫻而賞櫻,也因此是如此非常的時期,隨時獨佔美到極致的櫻花,也讓我格外感受到梶井所感受到的不安,也理解他用如此駭人的想像才能撫慰自己內心深處的不安的驚世之作的奧妙所在!
東京千鳥淵一帶櫻花盛開模樣,觀客人少格外清淨(劉黎兒攝影) |
新冠病毒肆虐前,這些年在日本,雖也經歷了阪神大地震或是東日本大地震等,海嘯把眾人生活的街道乃至山野都吞噬,或核災帶來的輻射污染,讓許多地方一瞬變成無人鬼城,令人戰慄不已,眼前出現許多看的見或看不見的死亡;現在世界許多城市都遭受同樣的打擊,不見人影,人心震撼,或許許多沉痛原本存在,但大家不想去面對吧!現在連眼睛看不見的病毒卻必須去面對、抵抗,才會驚覺許多理所當然的現實並非我們所理解的那樣!也因此櫻花樹下若有許多屍體,或許讓我們還比較能安心接受櫻花開得如此燦爛吧!
因為大部分的美麗幸福的事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至今我們覺得今天會跟昨天一樣,明天會跟今天一樣,或許更好一點,現在比以前或是未來比現在會更繁榮,生活也一樣舒適,但一次病疫就會改變一切,雖然今年的櫻花依然美的不可開交,但賞櫻的人與情境改變太多,即使櫻花不變,更是讓人體到人沒有真的比自然厲害,我們所愛的日常生活很可能一瞬就遭剝奪,原來我們安定的生活是無數要素順利組合才有的,是很幸運的偶然,並非必然、當然,許多危機是存在我們身邊的,瞬間可以讓一切變色,去年眾人吵雜地賞櫻,或今年寧靜地賞櫻,都算是絕大的幸運吧!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