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5)日本的兩種效率

2020/05/13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大約兩個月前的某一個晚上,我家忽然下起雨了。你沒看錯,是我家,不是我家外面。我總習慣刷牙時走來晃去,一邊刷牙,一邊東張西望。那天夜裏,我照例如此刷牙時,突然發現玄關發生異樣。

 

      「怎麼會有水滴在我的頭上呢?」外頭是晴朗的,我家卻下起雨來。一抬頭,赫然看見玄關的天花板竟緩緩地凝聚水珠,然後一點一滴的開始墜落。天啊,我家屋頂竟然漏水了。

 

在日本的公寓,必須繳交管理費和修繕基金,不過管理委員會確實是會做事的(張維中攝影)

      不清楚究竟是自家的管線破裂,還是樓上住戶的問題,但已接近夜半時分,不好上樓詢問,只好先在玄關鋪上吸水的毛巾應急,等到翌日早晨才打電話向公寓的管理公司求救。

 

      在日本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寓,每個月都必須繳交管理費和修繕基金,金額雖然不少,不過管理委員會確實是會做事的,所以東京的公寓即使屋齡超過三十年,也會比台灣的公寓看起來健康茁壯。遇到像是漏水這樣的事,好的管理公司會負責處理,住戶不必自己像是無頭蒼蠅一樣找水電工,還要擔心怕被敲竹槓。

 


      我以為按照我的「日本經驗」來説,客服人員在來電後將展開一連串漫長的作業流程,比如約師傅來檢查,還得預約再等一兩天,但沒想到他們發揮了驚人的效率。對方先就因漏水造成不便而向我連聲道歉(雖然完全不是他們的錯),説會轉給水電維修人員再跟我聯繫,緊接著不到十五分,電話就來了,而且更意外的是不到一小時,人已出現在我面前。

 

裝潢業者超有效率,在約定的時間按了門鈴,並依約在一天內完工(張維中攝影)

      原來是樓上的樓上,連結到浴室的水管破裂了,因為水管埋在地板下的公共空間,住戶也不知情,水就一直往下漏。偏偏樓下的住戶出國了,水淹到不像話的地步,最後就變成從我家玄關開始滲。

 

      管理公司和水電行做了緊急的處理,終於止水,但我家玄關的天花板和壁紙已佈滿水漬。幸好房屋有投保,漏水造成的傷害得以無償理賠,不然的話我將白白花上日幣十六萬。

 

      原本該即刻維修,不巧遇到四月發佈緊急事態命令,裝潢業者説得暫停施工,只好延到解除後的五月七日才來。不料緊急事態又宣佈延長到五月底,我以為裝潢業者會因此順延,想不到五月七日一早,他們在約定的時間按了門鈴,並依約在一天內完工。

 

      我告訴住在九州的日本友人這件事,他開玩笑説:「顯然比政府有效率。因為我們到現在還沒收到兩枚布口罩,雖然寄來了我也不會用。」

 

      我上網看了新聞才知道,原來政府允諾要給全國的布口罩,其實都過了一個月,只有東京都民收到。同時又看到另一則新聞,有醫生疾呼要政府跟上網路時代,別再要求醫院用「手抄寫」和「傳真機」來回報新冠肺炎的檢測狀況,不僅沒效率,也可能出錯。結果今天就看到東京都爆出有許多保健所,漏交感染確診報告,多達一百人。

 

      這幾個月以來,因為疫情關係,我總覺得日本正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不像是台灣,民意、政府和媒體之間的溝通管道暢通,日本的公民意識越來越強烈了,做事情也比從前更懂效率了,然而執政者仍活在官僚體系的舊思維裏,所以才造成這次防疫的諸多亂象。

 

      我家的玄關修繕完畢後又煥然一新了。抬頭看著天花板,我想著日本的兩種效率,真不知何時才能有人推開新的一道門,帶領大家通過新的玄關,走進一個更快、更精準的新未來。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直送》、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