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06)派往中國的日企幹部要有工作激情

2020/07/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儘管日本的新冠病毒確診人數這些日子在急劇增長,但是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加快經濟全面重啟的步伐,7月22日果斷地決定為了恢復商務人員往來,與中國大陸、南韓和台灣等10個國家和地區展開交涉。首相安倍晉三指出「逐步推進國際人員往來的重啟也非常重要」,並指示加快擴充PCR檢測體制等。

 

      眾所週知,因為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日本和其他國家一樣採取了限制人員出入境的嚴格措施。但是這些等同封國的措施卻給維持社會的經濟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所以無數人翹首等待著出入境解禁的喜訊。儘管距離真正放開中日之間或日本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人員往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商務人員先行的解禁措施還是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希望和鼓舞。   

 

      對於日本大部分企業來説,這次疫情對公司經營帶來的打擊肯定不小,出入境解禁後,作為日本鄰國的中國將會更加顯示出其市場魅力,怎樣深挖中國市場,讓自己公司的産品獲得中國消費者或客戶更加廣泛的認知和更加深入的喜愛,會是一個重要課題。這就對許多中國國內日資企業的主管幹部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當地文化和經濟資訊。而這方面往往是在日企裏工作的日本人幹部的一個弱點。

 

      有一年,我訪問青島的一家日資超市,和在那裏工作的中國人幹部作了長談。那位幹部告訴了我一些商場裏長期存在的問題。她説,山東女性一般來説長得都比較高大,可是日本方面發過來的女裝的尺寸及配貨比例按照日本國內的習慣以9、11、13號為主,結果大尺寸的不夠,小尺寸的多餘。當時我就很驚訝,這樣的問題就算會發生,按理説只要立即糾正,第二次就不應該再發生了,怎麼會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呢?那位幹部説:因為是日本人幹部負責這方面的工作,而日本人幹部派駐中國2、3年就輪換了,對這類問題並不敏感。

 

      類似的問題我還了解了不少,回到日本後,有點將信將疑地訪問了這家公司的總部,向有關人員反映了這些問題。我其實心中很期待總公司的工作人員會予以反駁,説這些問題早以解決。不料,接待我的工作人員苦笑著回答説:「你真厲害,把我們公司內部這麼具體的問題都給挖出來了。我們也是不久之前才發現這些問題的,現在正在設法改變。」

 


      原來這家公司長期來缺少一個主管中國業務的部門,結果由總公司的各個具體部門來對應中國超市的各種具體需求,所以整體性的問題就沒有人注意了。

 

      不是説日本人幹部在中國肯定就會犯這樣的錯誤,其實只要注意學習,了解商場變化,就會很容易發現這類問題的,主要還是有沒有工作激情的問題。


      我曾見過一位在中國已經工作了3年多的日本人幹部,不久就要離任返回日本了。作為一家生産空調的日資企業的3把手,他不了解中國市場上哪個品牌的空調賣得好、空調普及率等問題。他們的工廠在安徽蕪湖,我和他在聊天中問道:「你去過合肥麼?」答:「沒去過。語言不通,自己去不方便。」從蕪湖回日本,需要經過馬鞍山、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地。我問:「那麼,去過馬鞍山嗎?」「沒有去過。每次都是在南京吃午飯,稍事休息後,趕往上海的。」


      在中國的3年多任期中,這位3把手不知路過馬鞍山有多少次了,可他居然沒有下高速公路去看一看鄰城街貌的意願;對合肥這個安徽的省會城市,他同樣不感興趣,毫無想去走馬觀花地訪問一下的意願。這樣他就發現不了中國的變化,也不可能為公司的事業作出什麼大貢獻。

 

      那天走出這家工廠,和我同訪的日本人不禁苦楚地嘆息道:「他們公司怎麼派一個這樣沒有工作激情的人來中國常駐啊?!」

 

      疫情過後的中國市場對於日資企業來説,將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對派往中國的日本人幹部,可以不在乎他們的資歷、經驗是否理想,但是必須要選派有工作激情的人赴任才對!如果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準確及時地抓取市場資訊,把握消費者需求,是很難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站住腳的。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