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148)富士山,為什麼是日本第一?

2021/01/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富士山在日本人的思想裏是很特別的山,對外國人而言,也是日本的代表,甚至比櫻花等更能代表日本,富士山在各種場合都出現,若要説什麼是「日本一」也非富士山莫屬,不僅因為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山,富士山才是日本第一,富士山還有許多外國人都難以拒絕的魅力,而日本人更是自古就愛美麗的富士山,富士山是一個永遠的主題,入畫入詩,也是重要的信仰的一部分,也因為日本人對富士山的自然觀、文化觀所涵的宗教性、藝術性獲得肯定,也才會成為世界文化遺産!

 

從靜岡三島拍到完整的雪化粧的富士山(劉黎兒攝影)

  富士山在日本被稱為是「天下第一峰」,高度是一個原因,有3776公尺高,不過富士山其實有段時間並非日本第一,那就是1895年起到1945年之間的台灣的日治時代,台灣因為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時,台灣的玉山是3952公尺高,比富士山高,也因此被命名為「新高山」,也就是比富士山高的山,當然現在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山!

 

  富士山從歷史記載看來,曾因火山爆發而崩壞過,但噴出的火山熔岩相當固化穩定,因此二千多年來大概高度沒有很大變化,即使現在富士山也有些地方是逐漸有點在崩潰,但山的體型並未有太大改變,實在很不容易!在地球不斷溫暖化的現在,山似乎比海更容易成為永恆的象徵,富士山也是,但山也有山的危機,富士山也不例外!

 

  至今因為富士山沒有很大變化,是永恆的象徵,因此日本有句關於富士山的俗話説「不登(富士山)是馬鹿(傻瓜),登二次是傻瓜」富士山可以説是許多日本人自覺一生最好登富士山一次,但許多人因為登過富士山才更感覺富士山值得登,因此登富士山很流行!

 

  尤其現在日本還有喜愛登山的「山女孩(girl)」,也因此在富士山山麓會遇到的遊客,近7成是女性,從富士山也可以看出時代趨勢!在江戶時代女人是無法攀登富士山,因山梨側的吉田登山道的二合處旁邊的林道有個「富士山遙拜所女人天上」,是女人從遠處朝拜富士山的地方;原來富士山還是只被當作信仰對象而為「宿有神佛的場所」的時代,一直到1872年都是女人止步的禁地,認為女人入山會妨礙修行,因此只准登到二合處的御室淺間神社而對山頂朝拜!

 


  日本人或外國人都愛富士山,也登富士山;很多人是開車或搭巴士,可以抵達五合處的半山腰,就算登過富士山了,不過五合處也有2305公尺高,最高的劍峰才是3776公尺,每年有30幾萬人以富士山頂為目標攀登!每年夏天的7-9月期間有20幾萬人登富士山,可以説是相當擁擠!夏天山頂氣溫也只有5度左右,也常需要補充氧氣才行,不能掉以輕心!

 

  因為富士山太有人氣了,為了登山便利以及觀光振興等,開發過度以及遊客帶來的垃圾以及排泄物等問題,因此從1997年就放棄申請世界自然遺産,而在2013年富士山本身與山頂的信仰遺跡群、登山道、富士五五湖、三保松原乃至周邊8處淺間神社等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産!

 

須山淺間神社是一起列入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産群之一的神社(劉黎兒攝影)

  2020年因為新冠影響,要攀登富士山的4個主要的登山道也就是靜岡的富士宮口、御殿場口、須走口以及山梨側的吉田口都封鎖,實質等於禁止入山,這當然是政府規定的,不過到底是誰有權利管富士山呢?

 

  富士山山頂位於靜岡及山梨兩縣邊境,至今在行政上沒有確定歸屬,至於富士山所有權,很多人都覺得當然是日本國家所有,但事實上很令人意外的是八合處以上的山頂部分,既非國家也縣府所有,而是在全國統帥1300處以上神社的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所有的私有地;原本1871年明治政府曾一度將富士山國有化,戰後全國國有地都歸還給原有的寺社,只有富士山山頂依然國有化,也因此淺間神社與中央政府打官司,在1974年判定所有權歸神社,而在2004年正式歸還。

 


  富士山為何自古讓日本人甚或外國人都會覺得很美?富士山不但高聳,而且有非常清晰的山麓曲線,山頂頂部長年有非常美麗的「雪化粧」的白色山頂;夕陽映照在山頂時,還會出現「鑽石富士」,尤其每年夏末初秋時期,在朝日映照下,富士山還會呈現紅色的「赤富士」現象,讓攝影師想收入鏡頭,無數的畫家以富士為題材!

 

冠雪的紅富士是各種浮世繪圖案裡的重要主題(富士山附近飯店的風呂畫,劉黎兒攝影)

  富士山所以美,從富士山的地形可以看出一般,富士山是深谷與凹凸非常少的獨立山峰,漫長的歷史中不斷噴火而且流出許多溶岩,形成獨特的形狀;富士山從8世紀以後也至少火山爆發10次,在奈良平安時代約數十年一次,而中世以後則200-300年一次,平安之後,才較為安定,成為修行體驗場所,逐漸變成靈山;其中1707年的寶永噴火(火山爆發),還引發了大規模的地震;從幕末時代乃至大正時代,富士山頂以及附近還有足以煮熟蛋的熱水蒸氣,到不感覺熱已經是昭和40年代之後,也就是半世紀前還多少感覺到熱;富士山在過去是神秘而恐怖的最高的山,自然成為信仰對象!

 

  現在看富士山覺得是很安靜穩定的山,夏天有20幾萬人攀登,但事實上還是「活火山」,但或許只是不會發生寶永般的大爆發了!從六合處出發可以看到縱行的裂痕就是寶永火口,算是富士山的名景點;從那一帶可以看到富士山有許多裂痕,大部分是所謂「雪代」造成的,也就是富士山因為暴雨以及溶雪造成流動性非常高的濕雪雪崩,因此富士山近看傷痕纍纍,但這些傷痕長年靠火山熔岩來修復撫平,這也是一種自然的生息吧!

 

  富士山現在周邊20公里處處是鄉鎮街道與別墅休閒區,即使依照新的自然災害範圍地圖,富士山如果因為地震等引發爆發,溶岩也會讓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受害,還會有超過3公尺的火山灰,讓周邊道路以及産業都為之麻痺;但現代人逐漸忘記大自然的可怕的威力,不再有敬畏之心,讓人想起建設富士氣象雷達的大作家新田次郎寫的「富怒的富士」,或許人還是應該比較嚴謹慎重地維持與富士山的關係吧!

 


  富士山別名或傳説原名是發音也一樣的「不二山」「不死山」「不盡山」等等,富士山除了是其他的山無法比擬的山之外,也是很吉祥的山,傳説徐福當年來日本追求長生不老藥方的地點之一就是富士山!

 

  也有説法認為富士山所以成為不盡山,是因為山頭積雪除了夏天外,幾乎都存在;夏天有時也會低到零度,隨時有降雪可能,原本觀測紀錄就是1963年6月底曾有初雪,其後到70年代則曾經遲到7月底才初雪,今年居然是9月28日才有初雪,初雪紀錄的延後也是一項警鐘!

 

  山頂積雪,是富士山最美的雪化粧,也是浮世繪等常見的富士山!但今年居然到12月下旬,只有山梨側的富士山有積雪,靜岡縣邊的都沒有雪,成為日本重要的話題;我自己也在11月及12月初到御殿場想拍雪化粧模樣的富士山,除了天氣不好,富士山因雲霧半遮面外,富士山山頂沒雪,也覺得不像想像中的富士山!

 

  結果今年直到12月30日富士山才完成完整的雪化粧,山頂全部都冠雪了!讓人也警惕若想持續有美麗的富士山可看,或許還是需要一些環保上的努力,否則美麗的富士山未來只有在影像、繪畫或文學中才能體驗了!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