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新時代走向
2018/03/21
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3月20日閉幕。由於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等,使今年兩會比往年更加受到關注。對於對今後中國的經濟和外交産生的影響,與日本前駐華大使宮本雄二、防衛大學校長國分良成、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吳軍華舉行了座談會。主持人是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級論説委員飯野克彥。座談會的部分內容如下:
宮本雄二 已開發國家必須與中國攜手重新建立國際規則
吳軍華 不知道極限何時以何種方式到來
主持人:劉鶴出任副總理,將主管經濟。如何看待今後的中國經濟走向?
吳軍華:對於習近平來説,最大的課題是經濟和中美關係。經濟呈現減速態勢,將力爭實現與此前不同的高品質增長,但如果換個説法,就是較低的增長。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應該是關鍵。
過去中國開始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時,全世界都認為進展不可能順利。雖然存在問題,但實際上發展為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劉鶴等人被評價為重視市場機制,但歐美的市場經濟也存在問題。中國領導層似乎正在尋求一部分採用市場經濟,一部分進行完全控制。
![]() |
左起:宮本雄二、國分良成、吳軍華 |
宮本雄二:中國沒有純粹的經濟政策,一定和政治産生關聯。習近平具有重視政治的傾向。存在很難根據經濟政策的戰術作出調整的一面,在政策推進不順利時,領導層不喜歡的資訊能否得到將是課題。
國分良成:通過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路線實現增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自身融入了國際經濟。中國一直在利用國際社會的力量來推進改革。
最近,黨對經濟干預和控制在增強。從保護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的觀點來看,國有企業改革正在放緩和停滯。另一方面,(IT和醫療等)新經濟正在發展,已相當活躍。保持平衡的方法或將成為重大課題。
目前,應屆畢業生也開始就職於風險企業。具有提供就業機會的一面,但風險企業的成功率較低。數年後有可能(因相繼破産)引發相當大的問題。
宮本雄二:中國經濟的規模正在穩步擴大,將對世界經濟帶來影響。不要考慮中國如何改變規則,而應思考如何應對中國追求的變革。已開發國家必須與中國攜手重新建立國際規則。
吳軍華:全球化開始遭到反對的背景與中國有關。截至冷戰時期的全球化是局部的,基本上是七大工業國(G7)共用法治這一價值觀。但是,冷戰終結後的全球化則因中國作為主要參與者加入而明顯改變。即使是相同的規則,也難以進展順利。
主持人:如何看待被視為目前經濟最大課題的債務問題?
吳軍華:以人民銀行為中心,具有很高的問題意識,同時危機感也很強。實際情況非常嚴重,關鍵在於如何應對。首先可能以民營企業為中心應對,但最終將是國有企業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希望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可能産生矛盾。不知道極限何時以何種方式到來。
國分良成:泡沫(破裂)或許遲早都將到來。這直接關係到體制的穩定性。
國分良成 在對日關係上容易優先政治
宮本雄二 過分警惕會讓日企失去良機
主持人:如何看待中日關係?
宮本雄二:我感覺在經濟層面還能做更多。日本企業的總部警惕中國産能過剩,而在中國的一線對於錯失商機頗為不滿。即使中日關係出現惡化,也有很多日企能夠在中國賺到錢。有日本的經營者表示,雖然中國風險的形式不同,不過與全球各地的風險無異。
吳軍華:包括經濟界在內,歐美對中國投以嚴厲的目光。這對日本來説是個良機。與天安門事件後日本採取對華和解路線的局面相似。
國分良成:中日關係稍微有所改善。中方表示是日方採取了行動,而我認為這是因為隨著權力鞏固,中方的對日姿態變柔和。對於中國來説,日本在經濟層面的重要性從未改變,但即便如此有時仍會優先政治。
![]() |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8年3月,人民大會堂,kyodo) |
對美關係也發生巨大變化。在安倍政權下日美外交往來表現活躍,日美同盟也進一步深化,這對中國不利。此外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也出現增強。中方似乎感覺日本的影響力變大了。不過如果發生偶發性事件,歷史問題很可能重燃。中國在東海的動作,「質」和「量」均出現增大。
宮本雄二:美國去年發佈的安保戰略展現出的嚴厲對華姿態對中國領導層造成出乎預料的衝擊。在東西冷戰時期,兩大陣營不存在經濟往來,但現在經濟的相互依存度極高,平衡經濟和安保的關係是個難題。
主持人:如何看待在朝鮮問題上中國的應對措施?
宮本雄二:正因為中國的合作,聯合國安理會的對朝制裁決議才得以通過。中國修正方向使得朝鮮轉為與南韓和美國對話。川普總統也不會在應對朝鮮問題上將中國排除在外。
國分良成:雖然中國是六方會談的主席國,但是影響力卻有限。川普政權漸漸不再提及中國的影響力。中國似乎容忍朝鮮的核導問題維持現狀。與朝鮮半島保持距離,不會過於深入介入朝鮮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