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已經是「消費主導」了嗎?
2018/01/18
原田逸策:中國表示中國經濟火車頭已從投資轉為消費。不少外資企業也推進瞄準中國市場的戰略。對於中國經濟是否已真正變為「消費主導」,進行了調查。
「這顯示過去經濟增長更多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逐步轉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拉動,這也説明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去年12月14日的記者會上這樣強調。這是因為2017年1~9月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5%。一般來説,新興市場國家由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而在經濟成熟後,則將接力棒交給消費。此外,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的「高品質發展」來看,消費主導也是一個關鍵。
過度增長的投資反而顯示出消費的貢獻
查了一下中國過去30年投資和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1987~2016年,消費超過投資竟然達到20次。3分之2時間屬於「消費主導」。在上世紀80、90年代,投資超過消費的只有2次,但2000~2010年達到7次。2014年以後,均為消費超過投資。從貢獻率來看,準確的説法是,原本屬於消費主導的經濟陷入嚴重的投資依賴,目前正在重返消費主導。
![]() |
不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GDP的構成比如何呢?投資的構成比自推出「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2008年起,持續高居40%以上。除中國以外,這是只有小國才會出現的異常的高水準。日本曾在公共投資膨脹的1996年超過30%,但目前僅為逾20%。已開發國家均在20%左右。另一方面,中國個人消費的構成比自2005年起持續低於40%。80年代曾超過50%,但1990年以後一次也沒有超過。可見中國經濟對投資的依賴依然嚴重。
以天津市的響螺灣地區為例,在略微大於東京丸之內的1.1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約40棟高層大樓林立。作為金融街,力爭成為「中國曼哈頓」,但11月下旬實際造訪,發現門庭冷落。很多大樓仍在施工,已完工的大樓也沒有入駐者。沒有發現共用單車,是這裡沒有人的證據。
天津是象徵中國對投資依賴的典型城市。由於當地出身的前總理溫家寶的推動等影響,雖然屬於沿海地區的大城市,但2000年代投資出現激增。2010年的投資額達到2000年的10.3倍。北京2008年舉辦了奧運會,同一期間增至3.6倍。天津市職員回顧稱,「當時國家項目接連不斷,到處都在投資。醒過來後發現,在技術創新和研發方面已被其他城市甩開」。
![]() |
中國2016年政府和民間合計進行了59萬億元的投資。相當於日本GDP的2倍。由於投資過度導致經濟難以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結果反而顯出「消費主導」。「雙11」等中國消費看起來火爆,但包括實體店在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7年11月實際僅增長8.8%。相對於2012年增長12%,減速傾向顯而易見。一個原因是中産階層的收入增長乏力。
貧富差距擴大
觀察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2017年1~9月比上一年同期增長9.1%。增幅超過2015、2016年,但這裡存在統計上的「陷阱」。如果不看平均值,而是觀察中間值,則增幅僅為7.4%,持續減速。2014、2015年中間值增幅超過平均值,但2016年平均值反超中間值,2017年進一步拉開差距。這意味著什麼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