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給未來埋下禍根
2018/08/27
內山清行: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在8月23日進一步升級。中美摩擦的本質不僅僅是貿易不均衡問題,而是關乎安全保障的主導權之爭,也正因為如此,目前還看不到突破口。應該擔心的是不管哪一方取勝,都會給未來埋下禍根。
世界第1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以及基礎貨幣美元。觀察中美的博弈,深切感到美國實力超強。如果被這樣的「怪物」露出赤裸裸的敵意,儘管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也被迫陷入防禦戰。
![]() |
上海港口 |
以經濟的理論來看,中美的「試膽比賽」對美國有利。美國的對華出口額約為1300億美元,僅為中國對美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的不到3成。相互加徵高關稅,受到更大打擊的是中國。
中國今後可能會有所讓步,但估計不會放棄根本性的底牌。對於提出在本世紀中葉成為與美國比鄰的超級大國的中國來説,不會選擇抽掉成長發動機「中國製造2025」政策的核心。
1996年發生過臺海危機。希望影響第一次台灣領導人公民直接選舉並牽制台獨勢力的大陸向台灣近海發射了導彈,兩岸緊張氛圍急劇升溫。當時,美國派出航母戰鬥群,中國選擇了沉默。
之後發生了什麼呢?中國迅速推進經濟發展和擴展軍備。最近20年間僅公開的國防費就膨脹至約12倍。2017年中國首艘國産航母下水。
估計貿易戰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美國制裁中興通訊(ZTE)而一敗塗地的中國,正在加緊推進半導體的國産化。還有人工智慧(AI)和純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國不會做會被批竊取最尖端技術的事,而是採取更巧妙地行動。原本就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將在2030年代超過美國。
一邊享受了自由貿易的恩惠,一邊使國有企業巨大化並輕視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國的這種做法的確存在問題。但另一方面,像川普這樣,不考慮對方國家主權和麵子讓對手屈服的做法,只會讓對手將美國視為百年的仇敵。
在顧及中國面子的同時施加壓力,將中國引向所期望的方向,或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不過,川普重返TPP的可能性很低。
過熱的貿易戰漸漸陷入泥沼,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今後的中美關係也不容樂觀,危機愈發深刻。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主任編輯 內山清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