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疫情邊境防控措施有兩個反作用

2020/02/13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日本感染症學會指出有可能已在國內出現零星式流行。今後該採取怎樣的對策?2009年的新型流感流行時,曾在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負責應對工作的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長岡部信彥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的採訪。

   

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長岡部信彥

     

      日本國內發現了人傳人感染和無症狀感染者,病毒很可能已經在各地悄悄地擴散。這樣的話,「水際對策(邊境防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迄今為止,日本的邊境防控措施顯示出一定效果,但無需進一步強化。反倒是該稍微放鬆一下。

 

      邊境防控措施在2009年暴發新型流感時實際上産生了2個反作用。

 

      一是招致國民的誤解。邊境防控措施的原本目的不是防止病毒入侵,而是延緩入侵。如果國民對邊境防控措施寄予過高期待,當疫情最終爆發時,情緒上會形成巨大落差,引起恐慌。

 

      二是人員問題。如果將醫療人員和保健機構人員大量投入到邊境防控的體檢、病毒檢測和疑似人員的追蹤調查工作中,將難以維持正常業務。

 

      兩個反作用很容易導致醫療系統癱瘓。就連到過中國但沒有症狀等感染可能性很低的人也都蜂擁到醫院。還有的企業要求有症狀的員工提供檢測陰性的證明,將會進一步加劇混亂局面。

 

      醫療機構人手不足,本該優先治療的重症患者及其他病症患者很可能就得延緩手術。中國武漢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

 

      當前應當強化的是國內對策而不是邊境防控。需要在病毒擴散後也能迅速提供及時的治療。日本全國有約1800個傳染病專用床位。如果輕症患者也要住院的話那醫院將很快人滿為患。優先治療重症患者的機制非常重要。

 


      為了仔細辨別患者症狀合理安排住院設施,厚生勞動省已向各自治體下發通知,要求在各二級醫療圈至少設立一個專門門診。另外還需要採取更具前瞻性的對策。

 

      如果真正流行開來,僅靠專門門診將難以應付,還得要求小的診療所也接收病人。要和設立專門門診的大醫院一樣,劃出和其他患者區分開來的行進路線,以及確保口罩、手套等衛生用品的庫存等,需要從現在起就開始做準備。

 

      如果疫苗生産出來,該採取怎樣的優先順序?作為政府也要事先考慮好。上次的新型流感是將嬰幼兒作為優先接種對象。而此次的新冠肺炎幾乎未出現在嬰幼兒身上,是否仍採取同樣的方針,需要做進一步討論。

 

      此次也吸取了新型流感時的教訓。把專門門診命名為回國者及接觸者門診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時由於命名為發熱門診,導致沒有去過國外的患者也蜂擁而至。

 

      如果繼續拘泥於此前的邊境防控措施,上次教訓産生的效果將消失殆盡,很可能再次導致11年前的混亂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寺岡篤志

 

      岡部信彥: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曾在美國范德堡大學等進行傳染病研究,1997年進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感染症資訊中心工作。2009年爆發新型流感時擔任該中心主任。2013年起任現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