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會長談新冠藥物開發

2020/05/08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針對新冠疫情應對和藥物開發等採訪了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會長(第一三共會長)中山讓治。中山讓治表示臨床試驗需要時間,但已經能看到縮短新藥開發週期的曙光。那就是轉向以基因組資訊為基礎的醫療。採訪的主要內容如下。

   

       記者:新型冠狀病毒給人類提出了各種課題。

 

       中山讓治:傳染病曾經多次給人類帶來威脅。今後也肯定會多次發生疫情。此次世界性蔓延的原因是全球化的加深。

 

       一到非常時期,把基於科學見地的判斷應用於政治場合就非常重要。此次疫情就顯示出這一點。有必要組建和維持根據科學而向行政提出建議的團隊。

中山讓治

 

         記者:日本政府和行政的應對陷於被動。

 

        中山讓治:經濟方面的對策很重要,但最重要條件首先是如何完善醫療一線和有效藥物。必須匯聚能提供這些建議的人才。希望日本政府下決心在平時就建立起非常時期的體制和應有的功能。

 

       藥物開發固然很重要,但僅憑藥物無法解決全部問題。必須重新制定日本國內管理和各國邊境管理問題等框架。

 

       記者:關於新冠傳染病的治療藥,「瑞德西韋」的日本國內製造銷售獲批,而「法匹拉韋(商品名:Avigan)」的藥品審批力爭5月之內完成。

 

       中山讓治:希望能使用現有的治療藥。即使是轉用現有藥物,僅開發就需要6個月時間,加上審查時間,需要2年左右。此次為了能儘早使用,行政方面也採取超出法規的措施。必須由政府和民間攜手展開行動。

   

       臨床試驗需要時間,但已經能看到縮短新藥開發週期的曙光。那就是轉向以基因組資訊為基礎的醫療。英國等各國正在展開研究。如果將來能夠使用,臨床試驗的期間有可能縮短。

 


   

       單一企業難以承擔應對暫時性傳染病的藥品開發。因為即使開發成功,如果疫情結束就無法銷售。比如在美國,只要能開發出(需求少的)罕見疾病的藥物,其他新藥的審查可以得到加速。此外還存在補助金以外的此類支援方法。

 

       記者:此次,藥品穩定供應的隱憂也浮出水面。

 

       中山讓治:各家企業正在增加庫存儲備。但專利到期的藥品將陷入因大量生産而降低成本的價格競爭,因此形成依賴中國和印度的局面。要防止這些國家出現問題的影響,最為安全的方法是預先儲備藥品,但這也存在極限。只能根據醫療領域學會的方針等篩選必須儲備的藥品並儲備充足用量,或者通過完善日本的生産體制來確保。

 

       記者:新冠疫情的結束難以預測。

 

       中山讓治:6月疫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是最樂觀的預期,但難以預料。病毒的抗體將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功能?還存在人們即使感染也不會充分産生抗體的風險。這樣一來,經過數周時間也無法解放症狀已消失的人,一線的醫療體制也不得不改變。

 

       目前只能大家共同攜手,為了實現樂觀預期而努力。同時,也需要設想患者人數爆炸式增加的最遭遇情況並做好準備。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城裕太

 

       中山讓治

       1950年生於大阪府。1976年畢業於大阪大學大學院。2010年出任日本藥企第一三共的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2017年擔任會長兼CEO2019年起僅擔任會長。2018年出任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會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