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分析師看好2023年的中國電池和半導體領域

2022/12/16


      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經歷了漫長的調整局面,目前由於美元升值暫歇等原因出現了觸底跡象。2023年應如何投資?新加坡瀚亞投資(Eastspring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CIO)指出,「中國的電池和半導體等是中國政府重視的領域,很有潛力」。英國施羅德(Schroders)的投資部門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關注出現貨幣寬鬆空間的巴西股市」。

  

瀚亞投資CIO Bill Maldonado

  

      記者:您建議2023年投資新興市場國家股市。有什麼理由呢?

 

      Bill Maldonado:因通貨膨脹等影響,截至2022年的世界投資環境非常不穩定。相對於回報,投資者更重視保住本金,將資金集中於全球流動性最好的美國股票和債券等。不過,美國加息出現終結跡象,(對新興市場國家股市構成壓力的)美元升值也已經達到頂峰。2023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提高,為了追求在美國難以獲得的高回報,資金或將流向新興市場國家。

 

      記者: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最主要焦點是中國。對此如何評價?

 

      Bill Maldonado:如果考慮到新冠疫情管控的放鬆和對房地産企業的政府支援等,2023年中國股市投資的環境將得到改善。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在戰略上加以培育的領域。政府希望像光伏電池板一樣,通過電池技術席捲世界。中國銷售的汽車的3分之1是純電動汽車(EV),技術實力很高。在與歐美對抗方面,半導體技術也日趨重要。這些政府有望持續投入資金的領域值得關注。

 

      此外,銀行股也很有潛力。中國企業在很多情況下通過銀行籌集資金。隨著經濟重啟,融資需求有望增加。中國各銀行的PBR(市凈率)現在極低,股價的上漲空間巨大。具有環保領域技術的企業也是優質的投資對象。

 

      記者:不過,中國政策的收緊給市場帶來的風險正在提高。

 

      Bill Maldonado: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突然加強監管,讓海外投資者産生了負面的看法。不過,中國政府將民營企業對個人資訊等大數據的壟斷和管理視為問題,其實日美歐也在採取嚴厲措施。中國的監管可以理解。可以説中國追上了歐美的水準。以長遠眼光來看,中國的用戶能更安心的使用服務,行業或將變得穩定。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投資?

 

      Bill Maldonado: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範圍最有潛力。19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由過度外匯貸款引發。鑒於這種教訓,現在亞洲各國的財政狀況良好。正在關注外債償還總量佔國民總收入(GNI)的比例。在超過2成就屬於危險水準的背景下,越南和印度還不到5%。除泰國之外,並未出現嚴重通貨膨脹,這也構成優勢。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今堀祥和

 

      Bill Maldonado

      歷任匯豐集團全球資産管理的亞太地區CIO等職務,2021年作為股票部門負責人加入瀚亞投資。自2022年起以CIO身份負責股票、債券和多元資産的投資。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施羅德的新興市場股票投資主管Tom Wilson

  

      記者:美元升值出現暫歇跡象。對新興市場國家股票來説是否構成東風?

 

      Tom Wilson:對比顯示新興市場國家股票整體波動的指數以及(顯示美元兌其他貨幣強弱的)「美元指數」,能看出兩者的負相關非常突出。推動美元貶值的美國經濟統計數據也已出現。今後,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上漲值得期待。

 

      記者:關注的國家有哪些?

 

      Tom Wilson:首先是巴西股市。理由是已出現貨幣寬鬆的餘地。基準利率接近14%,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率已顯著下降。實際利率處於明顯的高水準和充分的緊縮環境下。從貨幣緊縮邁向寬鬆的週期已在新興市場國家最先出現。央行或將在不遠的將來啟動貨幣寬鬆。將關注下任總統盧拉的政策運作。

 

      此外,希臘股市也很有潛力。政府成功推動了官僚主義和政府機關工作的改善、稅負減輕等各項改革。不良債權的處理也取得進展。被視為新興市場國家中對改革最積極的國家。還受益於歐盟面向南歐各國的復興基金。再加上旅遊業的復甦,有望出現令人感興趣的增長故事。兩國的投資評等均為「看多」。

 

      記者:以中國大陸為代表,亞洲股市正在上漲。如何評價?

 

      Tom Wilson:台灣股市已從「看空」提高為「中性」。高科技産業的需求減少導致的庫存增加成為隱憂,但已充分體現到股價上。台灣高科技産業的增長潛力很高。正在逐步買入。

 

      不過,中國大陸現階段(截至11月)定為「看空」。我們認為由於新冠清零政策影響,個人消費和房地産市場正承受壓力。

 

      最近股價上漲明顯的印度出現估值偏高。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也不例外,均為「看空」。理由很簡單,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股市更加被低估,更有吸引力。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池颯

      Tom Wilson

      2001年加入施羅德(Schroders)。自2004年起在新興市場股票投資團隊參與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的企業調查。自2016年8月擔任現職。畢業於英國紐卡斯爾大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