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防住機器人武器嗎?
2014/01/30
![]() |
彼得·華倫·辛格(Peter Warren Singer) |
武器在軍事和民用技術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發展。軍方開發的技術會流向民間,之後企業追逐利潤帶來新的技術革新,最終又被轉為軍事用途。例如電腦和網際網路由軍方開發在民間取得發展,如今智慧手機又被活用於軍事領域。機器人也一樣,不存在軍事和民用的界限。而無人機也逐漸被應用於民間商務領域。
另外也無法區分可用於災害救援的技術和武器。雖然日本擁有高水準的民用機器人技術,但是能夠應對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的是卻是美軍的無人機和機器人。看似不會構成威脅的災害救援用機器人也可被活用到戰場。
在技術革新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國際上要求限制可下達殺戮命令的機器人開發的聲音越來越高。但是,技術革新的潮流難以阻擋。除了各國競相研發武器外,民營企業也開始採取行動開拓機器人業務,例如谷歌收購了機器人公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是科學家最關心的事,如果限制開發,將阻止科學進步的步伐。
美國國防部已著手圍繞未來的武器展開討論。參加討論的包括科學家、科幻作家、投資者、法學家、哲學家和人權活動家等。除了本國和同盟國外,還將討論敵國開發機器人武器所産生的恐怖風險,在此基礎上還將摸索武器開發是否合理合法以及輿論作何反應。
優秀的科幻作品不僅能展示出將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機器人等未來的技術,還能描繪出人類面臨的兩難境地。人類如何面對技術革新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如何進行管理、明確責任和確保透明性?今這些都是今後需要解決的課題。
彼得·華倫·辛格(Peter Warren Singer):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機器人武器和網路攻擊等21世紀戰爭研究的第一人。曾擔任過美軍顧問等職務,同時還擔當電影製作和遊戲開發顧問。現年39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