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讓亞洲農産品供應趨緊

2020/08/20


      亞洲各地的異常天氣已開始對農産品的供應造成影響。由於泰國的乾旱,粗糖行情出現上漲。天然橡膠和棕櫚油也因為東南亞的暴雨而出現供應減少。以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中國為中心,需求增加。一方面,農産品的産地持續面臨氣候與疫情導致的收成與出口停滯的不安,供求或將進一步趨於緊張。

     

泰國砂糖産量減少(焚燒後的甘蔗田地)

  

      從作為砂糖原料的粗糖來看,成為指標的紐約期貨(近期合約)價格達到每鎊13美分左右,處於5個月來的最高價位。排在世界産量第4位的泰國在初春遭遇乾旱,收成惡化預期增強。據來自日本農畜産業振興機構的數據,2019~2020年度(2019年10月~2020年9月)泰國砂糖産量預計比上年度減少43%。日本大型製糖企業稱「屬於最近幾年裏産量最少的一次」。

   

      供求也開始受到影響。從泰國産粗糖的2021年3~5月裝船的首次招標來看,投標者蜂擁而至。國際行情上漲,再加上泰國産溢價(出口溢價)達到每鎊2.2美分,創出了達到上年同期約4倍的高價。日本從泰國進口的粗糖佔到約2成。日本大型製糖企業表示「(日本)國內批發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中國正在增加粗糖的進口,這也將導致供應緊張。中國在粗糖進口超過一定額度時,徵收85%的進口關稅,但5月下旬宣佈下調至50%。6月的進口量達到上年同月的約2倍。

    

  

      天然橡膠的價格也因氣候異常而上漲。日本大阪交易所的天然橡膠期貨(RSS,遠期合約)8月17日的結算價為每公斤176.5日元。8月7日漲至每公斤177.7日元,創出5個月以來高點,隨後雖然獲利拋售的賣盤擴大,但目前再次呈現上漲態勢。

   

      天然橡膠的7成在東南亞生産。行情走高的背景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自7月起持續出現暴雨,橡膠樹汁液的採集出現遲緩。

  


      需求則呈現復甦態勢。日本住友橡膠工業表示,在天然橡膠的消費量佔世界約4成的中國,「市售輪胎需求已恢復至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準」。MarketEdge(位於東京中央區)的代表小菅努也表示,由於陷入供求緊張「今後行情將維持上漲態勢」。

    

  

      從用於油炸食品和人造黃油的棕櫚油的行情來看,作為國際指標的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近期合約)7月下旬以後達到每噸2650~2800林吉特左右(約合人民幣4390~4640元),處於約6個月以來的高價格圈。

  

      面向中國和印度等的出口堅挺。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統計顯示,7月底該國的庫存約為169萬噸。比上月底減少1成。另一方面,今後供應或將減少。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的城市封鎖影響,農場工人變得難以確保,同時由於産地的大雨,收穫量減少令人擔憂。日本製油企業表示,「雖然進入了增産期,但産量低於當初預期。行情或將保持堅挺」。

   

      日本制油企業向油脂加工企業銷售的8月日本國內大單優惠價格為1公斤165日元左右,比上月上漲了約2%。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