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掀新舊中外勢力大洗牌?

2017/11/23


      在中國以純電動汽車(EV)為中心的新能源車市場上,汽車廠商接二連三地與電動車初創企業展開合作。新興純電動車企業的目的是從傳統汽車廠商獲得汽車製造經驗以及委託汽車廠商進行生産。對於汽車廠商來説,由於從2019年起必須生産一定比例新能源車,且達不到積分比例要求的情況下必須從其他廠商購買積分,因此也希望與積分可能剩餘的新興企業合作。

     

      初創企業與傳統車企「各取所需

 

      獲得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騰訊控股、百度、京東集團和投資基金等機構出資的上海蔚來汽車與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在純電動汽車的開發、製造和銷售上開展戰略合作。蔚來將在行使及安全等廣泛層面獲得長安汽車的製造經驗,還將委託長安汽車代工生産純電動車,在銷售層面也將進行合作。

    

上海蔚來汽車開發的純電動跑車(7月)

     

      蔚來還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展開合作,委託江淮代工生産最早2017年內上市的純電動車。 蔚來與長安的合作領域比江淮更廣,目的是加速推進純電動車的開發。一方面,百度與騰訊還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因此蔚來還將在自動駕駛時代的合作納入了視野。

  

      雲集了汽車廠商和網際網路行業人才的廣州小鵬汽車科技也與中堅汽車廠商海馬汽車在生産領域展開合作。小鵬委託海馬汽車每年代工生産5萬輛汽車,計劃年底之前在海馬的鄭州工廠啟動電動版SUV的量産。

    

   

      獲得百度等企業出資的威馬汽車與德國的跑車設計公司Isdera開展合作。開發低速純電動車的河北御捷車業與長城汽車開展資本合作,接受長城25%的出資。將獲得來自長城的技術,計劃到2020年共同生産和銷售15萬輛純電動車。

  

      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將2016年約為50萬輛的新能源車銷量提高至700萬輛。瞄準這一商機,網際網路行業和投資基金的資金紛紛湧入這一領域,催生了100多家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不過,由於大部分初創企業尚未獲得新能源車的生産許可,所以也只能選擇與汽車廠商合作。

   

  


 

      汽車廠商與電動車初創企業合作的主要目的則是獲得新能源汽車積分。預計主要電動車初創企業將從政府獲得新能源車生産許可,到時候由於其本身不生産汽油車,因此將持有很多新能源車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出售給達不到積分比例要求的汽車廠商等。一方面,汽車廠商則希望通過合作來了確保相當於生産銷售框架的積分。

 

      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方面,出售信用積分將成為與純電動車銷售並居的主要收益來源。有傳言稱,積分的價格將達到每輛幾千元至數萬元。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高管大部分都來自IT行業,因此,與汽車廠商的合作還可能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外資也被捲入重組

 

      中國2017年1~10月的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45.4%,達到49萬輛,而乘用車同比增長80%,為37萬輛。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上,國産品牌的市佔率排名更為靠前,與大型外資企業佔上風的傳統汽油車市場相比情況截然不同。新能源車市場如果繼續保持增長,外資企業可能會陷入劣勢。為此,外資企業也紛紛在純電動車領域實施新的合資業務。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可能會以新能源車為中心,發生外資企業也被捲入其中的重組。

    

 

      德國福斯在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廣州車展)11月17日開幕前宣佈向新能源車實施大規模投資。針對大眾的攻勢,在新能源車領域市佔率排名靠前的中國企業也決定應戰。2017年1~10月的銷量同比增長80%、市佔率排名第二位的北京汽車集團在廣州車展上首次公開新款SUV版純電動汽車。該公司的新能源車子公司打算接受德國戴姆勒的出資,擴大産能。

  

      中國新能源車領域排名榜首的比亞迪(BYD)也計劃首次公開SUV版純電動車等。排名第三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計劃使旗下的富豪汽車2019年以後生産銷售的新款乘用車全部改為新能源車。還打算向「知豆」和「康迪」等純電動車企業出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