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Model 3難量産讓特斯拉陷困境

2018/02/09


  美國特斯拉在正式量産新款純電動汽車「Model 3」上遭遇了困難。由於電池問題等,開始量産的時間將推遲至2018年6月底。投資負擔首先顯現出來,特斯拉2017年4季度(10~12月)財報顯示,最終虧損額達到6.7535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曾宣佈要在工廠內推進革新,但至今仍未跨越量産的障礙。 

    

特斯拉公開的「Model 3」生産線(美國加州)

    

  在2月7日發佈財報後的電話記者會上,馬斯克表示「以前的預期過於樂觀了」。特斯拉Model 3於2017年7月啟動供貨,曾提出每週5千輛的生産目標。馬斯克當初稱2017年底實現,但隨後推遲至2018年3月底,此次正式宣佈推遲至2018年6月底。這一狀況正在對松下電池業務的盈利預期産生影響。

     

  馬斯克的經營手法是先制定長期的最終目標,再倒過來逆推制定戰略。其最終目標是利用機器人實現組裝工序的完全自動化。王牌是基於人工智慧(AI)的圖像識別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動作精度的提高等,Model 3將成為這些技術的試金石。

  

  不過截至目前,雖然在車輛組裝等方面有所改善,但作為核心零部件的蓄電池的組裝速度卻並未提升。特斯拉此前要求松下等零部件廠商儘快啟動量産,但關鍵的自身工序卻成為瓶頸。

     

埃隆·馬斯克

   

  原因之一是被委託建立生産線的企業無法達到特斯拉的嚴格要求。特斯拉不得不自己完成通常需要1年半時間的作業。

  

  零部件個數少的純電動汽車一直被認為進入門檻較低。但鋰離子蓄電池的起火風險高,組裝工序中經常需要嵌入用於控制溫度和減緩衝擊的複雜結構。有分析認為,這些結構有時佔到電池整體成本的3成。特斯拉希望通過自動化來大幅降低成本,但仍對這一難題感到頭疼。

          

     

  但馬斯克仍感到樂觀,表示「2020年實現年産100萬輛的旗幟沒有降下」。

  

  要達成目標,量産新款純電動SUV車型「Model Y」不可或缺。Model Y將與Model 3通用大部分設計。據透露,特斯拉將在2018年底之前啟動對相應生産設備的投資,還正在討論建設新工廠。

     


    

特斯拉「Model 3」

         

  支撐投資計劃的,是與財報同時發佈的將5.46億美元車輛租賃債權證券化帶來的融資。特斯拉價格昂貴,銷量的約4分之1來自租賃市場。最近數年來,車輛租賃證券化商品的需求在投資者之間明顯增長。此外,特斯拉還將使用預定2020年上市的高級跑車的定金。

  針對Model 3的未交貨訂單,特斯拉稱「沒有明顯改變」,據稱接近50萬輛。從開放預訂1個月即獲得約40萬輛訂單的情況推算,當時Model 3爆炸式走紅的局面並未持續。

  

  2017年10~12月,特斯拉的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減少近3億美元。期末的自有資本比率降至近15%,同比下降約6個百分點。由於量産延遲,財務風險也將加劇。在這種情況下,股東和消費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續耐心等待量産呢?馬斯克在記者會上表示,「如今面臨的地獄般的狀況不想經歷第2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兼松雄一郎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