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松下將合作生産電動汽車電池
2019/01/21
豐田汽車和松下將於2020年共同成立純電動汽車(EV)用等車載電池的新企業。除了面向美國特斯拉的工廠之外,松下將把車載電池的全部工廠轉移至新企業。電池是左右電動車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但在成本和規模方面,中韓企業崛起明顯。日本有代表性的汽車廠商和電子企業攜手,力爭構建領跑世界的技術創新競爭的體制。
關於新企業的出資比例,豐田為51%,松下為49%,目前已進入最終協調。豐田和松下將在近期宣佈。松下在日本、美國和中國擁有電池工廠。除了面向特斯拉的工廠之外,將把在兵庫縣和中國大連擁有的5家工廠的車載電池生産設備轉移至新企業旗下。
![]() |
自2020年代前半期開始,全面啟動具備混合動力車(HV)約50倍容量的純電動汽車電池的量産。
新企業除了豐田子公司大發工業之外,還計劃向在純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上展開合作的馬自達和速霸陸(SUBARU )等供應電池。據悉,還將呼籲松下供應混合動力車電池的本田等採用。將擴大生産規模,降低成本。
需要鉅額投資和技術實力的新一代電池也將推進共同開發。豐田和松下將推進容量大、安全性高、被視為新一代電池頭號種子的全固體電池等的開發,加快構建在成本和技術兩方面贏得全球性競爭的體制。
豐田以混合動力車為中心,在燃效競爭中佔據優勢,但與德國福斯和中國企業相比,在純電動汽車的商品化領域起步較晚。豐田制定的計劃是到2030年,使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車銷量增加至目前的3倍以上,達到550萬輛。大容量電池的成本降低和安全性是最大課題,將通過與松下合作加以克服。
調查公司IHSMarkit統計顯示,預計世界純電動汽車市場到2030年達到900萬輛,增至目前的8倍。中國為了挽回在汽油車領域的劣勢,正在政府主導下轉向純電動汽車,在電池領域,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2017年超過松下,躍居世界首位。
松下通過與豐田的合作可以分散投資負擔,同時能擴大供給對象。此外。電池的再利用和稀有金屬等資源的確保也變得容易。兩家企業已經在面向混合動力車的電池供給等領域展開合作。
圍繞純電動汽車用電池,大眾制定了到2025年投入500億歐元的預算框架。已與中韓的電池大型企業簽署協議,同時自主生産電池。豐田為實現供應商的多樣化,還在討論從中國大型企業採購。
汽車的技術競爭處於自動駕駛實用化等重大變革期。跨越行業和國界展開合作與競爭的格局日趨明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