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産時隔10年投放新款純電,想叫板特斯拉
2020/07/16
7月15日,日産汽車時隔10年發佈了新款純電動汽車(EV)。日産曾經是可以與美國特斯拉比肩的純電動汽車的先驅者,但一直沒有投放新款車,銷售份額已下降至第4位。日産打算以距離行駛長等優勢為武器捲土重來,但要打破市佔率佔6成的美國特斯拉和中國企業的領先優勢,普通策略恐怕無法奏效。
![]() |
日産新款純電動汽車「Ariya」 |
「象徵著新時代的‘Ariya’展現了我們的決心」,日産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內田誠15日向大家展示了新款純電動汽車「Ariya」。
SUV車型的話,在日本的實際售價約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7萬元)起。續航距離方面,搭載90千萬時電池的兩輪驅動車型最長可達610公里,延長至日産2010年上市的第一代純電動車「LEAF(聆風)」的3倍。
![]() |
如果不考慮中國專賣車型的話,這是自聆風以來,日産時隔10年首次推出新款純電動汽車。當時,聆風與特斯拉的第一代車型「Roadster」同樣為量産型純電動汽車的開創性産品。日産當時提出了與法國雷諾合計在2016年度之前累計銷售15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計劃,但聆風的累計銷量目前僅為超過45萬輛。
日産曾認為,由於續航距離短以及充電設備不足等原因,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有限,所以一直致力於自主開發的混合動力車(HV)技術「e Power」等,沒有將研究資源集中於純電動汽車。
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67萬輛。雖然在新車總銷量中僅佔2%,但在4年時間裏已增至5倍。
對此起到拉動作用的是特斯拉。該公司成功量産低價車「Model 3」,一舉躍居世界首位。日本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負責人中西孝樹分析稱,特斯拉的優勢是「像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一樣,憑藉考究的産品形象吸引越來越多的粉絲」。
在中國,由於希望普及新能源車的政府提供補貼,相關市場也快速擴大。北京汽車集團等當地製造商實現了飛躍發展。
![]() |
目前,在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中,特斯拉增長至37萬輛,佔整體的22%。相比之下,由日産和雷諾、三菱汽車組成的日法企業聯盟的銷量只有13萬輛,僅佔8%。
日産打算憑藉Ariya重振旗鼓。由於是該公司內部測定的數據,無法簡單比較,但Ariya一次充電後的最長續航為610公里。這一距離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的高配版(約560公里)。內田信心十足地表示「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未來每年將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
除了日産之外,其他日本車企也開始真正著手發展純電動汽車。豐田今年春季率先在中國推出了高檔車品牌「雷克薩斯」的首款純電動車。計劃今年夏季開始在歐洲銷售,2021年上半年在日本上市。
本田和馬自達也將在今年年內開始在歐洲銷售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之後投放日本國內市場。原因是2021年歐盟將進一步加強汽車環保限制,預計純電動汽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不過,特斯拉已先行一步。建設在德國的歐洲首座整車工廠預定於2021年投産。該公司將在中國、歐洲兩大市場建立産銷體制,年産能將增加到100萬輛,達到目前的1.4倍。
日産的Ariya以及豐田已在中國推出的雷克薩斯均為500萬日元左右起,採用與特斯拉的「Model 3」同等價位的高價戰略發起挑戰。不過有觀點認為「目前能夠生産出暢銷純電動汽車的仍只有特斯拉」(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負責人中西)。如果無法向消費者展現出可與特斯拉匹敵的吸引力,苦戰將不可避免。
豐田的一位高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哪種環保車能夠最終獲勝。眼下只能繼續全方位撒網」。德國福斯等歐洲車企開始明確提出「重視EV」的戰略。當日本國內企業還在為混合動力車等新一代汽車的資源分配而頭疼時,機會或許已經錯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寺井浩介,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