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上海車展的主角?
2021/04/20
上海國際車展於4月19日開幕,全球汽車大型廠商紛紛提出擴充純電動汽車(EV)的措施。豐田發佈了在2025年前推出15款純電動汽車的消息。豐田還將通過與速霸陸(SUBARU)等其注資的企業共用核心零部件來降低成本。包括蘋果也被認為將推出「蘋果汽車」在內,汽車以外的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涉足純電動汽車業務,現有車企則打算憑藉降低成本的「看家本領」予以對抗。傳統車企與以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靈活的經營為武器發起攻勢的大型IT企業等的主導權之爭正全面展開。
![]() |
「(在提供豐富的純電動車型等方面)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準備更多選項」,豐田執行董事前田昌彥在上海車展上如此強調。該公司打算與開展合作的汽車大型企業一同在日益激烈的純電動汽車開發競爭中跨越難關。
豐田將投放15款車型
豐田到2025年前計劃推出包括9款新車型在內的15種車型,並推出純電動汽車新品牌「bZ」。首款車型是與速霸陸共同開發的SUV「bZ4X」,計劃2022年上市。
![]() |
豐田和速霸陸共同開發的純電動汽車 |
bZ4X的底盤採用純電動汽車的專用設計,還將在量産車上首次採用兩家企業開發的通用零部件。豐田的一名高管表示「首先會與作為出資對象的汽車企業確保純電動汽車産量規模。然後通過共同採購核心零部件來控製成本」。
在此次上海車展,其他汽車大型企業也紛紛表示將大力推出新款純電動汽車。本田於4月19日宣佈,5年內將在中國投放10款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德國福斯(VW)已發佈計劃稱,打算在2030年之前推出約70款純電動汽車,同年使純電動汽車佔到其新車銷量的一半。
利用通用設計和零部件來降低開發費用和製造成本——這是豐田等汽車大型企業使旗下零部件企業等參與進來,多年來培育的取勝「法寶」。
開發1輛汽車一般需要數百億日元規模的資金。從零開始開發的話被認為需要花費1000億日元以上,各車企以毛利率20~25%為標準,紛紛通過零部件的通用化等方式不斷降低成本。
以豐田為例,降低成本的年度目標為3000億日元規模。産生盈利的盈虧平衡點的年産量約為600萬輛,比2008年雷曼危機前減少了200萬輛。這是通過增加每輛車的利潤,將賺來的資金用於新一代汽車開發等在競爭中取勝的戰略。
由於豐田從汽車的開發到生産採取一貫制的自主經營,還可以靈活應對供求的波動。這與技術和人才的積累並列成為新興企業無法立即模倣的優勢。
但也不是高枕無憂。雖然大型車企在純電動汽車上也通過零部件通用等來降低成本,但純電動車的競爭焦點已跟以往大不相同。
汽油車事實上的競爭對手只有日美歐韓的十大車企。而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美國蘋果據稱將涉足,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也決定建立工廠。另外,中國正在作為國策強化純電動汽車相關産業,大型IT企業及新興企業接二連三的涉足。
新興企業依靠代工
跨行業的純電動汽車的製造方法跟現有車企完全不同。很多企業只專注於開發,像家電一樣將實際生産委託給外部企業代工。
計劃啟動代工純電動汽車的鴻海提出的打造通用底盤的構想將有1200多家零部件廠商參與。隨著分工擴大,零部件價格等將進一步降低,即使自家的銷量達不到現有大型車企的水準,任何企業也都能享受一定的「規模效益」。
由於能夠集中資金進行研發,還容易開發出純電動跑車等少量生産的個性化汽車。另外,新興企業不受傳統客戶束縛,開展業務較為輕鬆靈活。還有可能推出超低價純電動車等大型車企很難實現的産品。
事實上,中國的新興純電動車廠商也有很多專注於開發。
例如,首次參加上海車展的中國最大網路檢索服務商百度。該公司已宣佈與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涉足自動駕駛純電動車的製造銷售。估計將利用吉利開發的純電動車專用底盤,並借用吉利的工廠。
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的上海蔚來汽車(NIO)也委託中型車企安徽江淮汽車集團(JAC)代工。據傳要涉足純電動車的蘋果也被認為正在尋找代工企業。
日本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的代表中西孝樹指出「現有車企積累的安全技術等,新興企業還難以立即實現,行業結構不會立即改變。不過,規模已説不上是競爭力的源泉,現有車企的傳統戰略越來越難以奏效」。大型車企不僅要降低成本,還需要憑藉跨行業間合作的車內資訊服務提高綜合競爭力等戰略。
世界汽車産業的市場規模為400萬億日元。在上海車展上逐漸成為主角的新興企業正展現出要攻陷大型車企陣地的勢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