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車銷量9月銳減26%
2021/10/18
豐田10月15日宣佈將11月全球産量比此前計劃減少15%。零部件短缺導致的汽車大型企業的減産趨於長期化,全球新車銷售的下滑變得明顯。中日美歐等四個主要市場的9月銷量比上年同月減少26%。降幅連續3個月擴大。恢復正常被認為要等到明年初,還有估算認為世界汽車大型企業的營業收入減少將達到合計24萬億日元。
![]() |
「雖然正在發出新訂單,但難以預測供貨的時間」,美國紐約州的一家豐田專賣店的負責人如此表示。該店截至10月中旬的主力SUV「RAV4」的庫存只有1輛。雖然客戶洽購很多,但減産導致新車無法供貨,處於想銷售也無計可施的局面。
汽車銷售降幅在擴大
各國的業界團體和調查公司MarkLines的數據顯示,9月全球的四個主要市場的銷量為428萬輛,下降26%。此前的7月下滑10%,8月下滑16%,截至9月,降幅已連續3個月擴大。下滑20%以上,是自新冠疫情擴大相繼導致城市封鎖等的2020年5月以來、時隔15個月的首次。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10月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的歐洲18個主要國家的新車銷量減少26%,降至88萬輛。最大市場德國下滑26%。雖然今年上半年表現強勁,但截至9月連續3個月減少,1~9月累計也轉為下降1%。英國的9月銷量減少34%,降至21萬輛,創出2000年以後最低水準。
![]() |
在美國,主要汽車企業的銷量聯袂出現2位數減少(加利福尼亞州的店舖) |
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首席執行官麥克·霍伊斯(Mike Hawes)表示「雖然新車需求強勁,但來自亞洲的半導體供給的制約導致供貨停滯不前」。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於6日將西歐的2021年銷量展望下調為比2020年減少0.5%。此前預測將增長2.5%,在年初時預測增長13%。
全球最大市場中國也表現低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中國的9月新車銷量減少20%,降至206萬輛,連續5個月下滑。豐田減少36%,本田也減少28%。吉利汽車等中國當地企業也聯袂低於上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高官提出展望稱,2021年的新車銷量將與上年持平。中國較早擺脫新冠疫情,拉動世界的新車銷售,但零部件和電力短缺對市場的復甦構成打擊。
全球第2大市場的美國市場9月也減少27%,降至101萬輛。相當於北美工廠一半的8家工廠停工的美國通用汽車(GM)大幅減少53%,豐田也減少24%,主要企業聯袂出現2位數下滑。日本市場為減少32%的31萬8371輛,作為9月創出53年來的低水準。
汽車銷售店的新車庫存短缺正在加劇。
美國的汽車銷售店的新車庫存9月底低於100萬輛,降至只夠銷售24天的量。與1月時相比減少65%,處於低於通常一半的水準。全美汽車經銷商協會(NADA)認為,庫存要恢復至適當數量,要等到今年年底。在日本,交車時間也在被拉長,4月上市的本田的新款SUV通常需要3個月交車,但目前延長至1年。
供應短缺還導致汽車價格上漲。據美國J.D.Power估算,美國的新車平均售價9月達到創歷史新高的4萬2802美元,連續4個月超過4萬美元。存在有些銷售店提出高於企業建議零售價的金額的情況。而在日本,為了避免交車推遲導致自身客戶流向其他公司,也出現相比通常降價更多的銷售店。
據美國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估算,受減産的影響,汽車大型企業的2021年營業收入合計將最多減少2100億美元。
各企業認為,美國新車價格今年下半財年(7~12月)比上半財年提高7%,其他地區提高3%,但認為在損失之中,能挽回的僅為900~1000億美元。
豐田押注年底以後的增産,維持本財年的業績預期不變,但減産必將成為汽車大型企業的盈利的阻力。
消費意願或受打擊
減産的長期化還存在打擊消費的風險。全美産業審議會發佈的顯示消費意願的消費者信心指數9月比上月下降5.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原因是因價格上漲等影響而暫緩購買汽車和住宅的消費者正在減少。
艾睿鉑的鈴木智之指出「達到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的極限,出現暫時取消汽車購買的傾向」。日本的消費動向調查也顯示,顯示汽車等購買意願的「耐用品的購買時機判斷」的指數9月比3個月前下降0.6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本幸宏、中山修志 紐約、川上尚志 廣州、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