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讓員工休假

2022/06/16


      6月,日本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讓員工臨時休假。主要是與日産汽車和豐田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半導體短缺和中國上海此前的封控措施造成物流紊亂,汽車企業紛紛減産,零部件企業的訂單也出現減少。供應制約的長期化已開始對日本國內的就業環境産生影響。

   

      在日本,企業讓員工臨時休假時仍會維持勞動合同,但休息期間的工資將會有所減少。《日本勞動基準法》規定,在相關情況下企業必須向員工支付6成以上的工資。汽車産業是在日本製造業供貨額中佔比兩成的基礎産業,約有70萬人在零部件企業工作。

     

日本汽車廠商減産導致零部件訂單減少(資料)

  

      汽車外飾零部件企業發爾特克(Faltec)6月將讓除設計部門外的日本國內所有員工(800多名)臨時休假3天左右。向董事以外的員工支付約9成日薪。大型汽車座椅生産商泰極愛思(Tachi-S)也讓主力工廠平塚工廠(位於神奈川縣平塚市)的50名員工臨時休假10天。

 

      兩家企業均與日産汽車有大量業務往來。5月也曾讓員工臨時休假,但由於日産減産的時間延長,6月繼續延長休假。

 

      主要生産駕駛席相關零部件的馬瑞利控股(Marelli Holdings,原Calsonic Kansei集團)將於6月17日讓總部和研究基地等3個據點停業。預計日本國內的15座工廠也將另行安排停工日期。該公司將向政府申請雇用調整補助金,在臨時休假期間向員工支付部分工資。

 

      豐田集團旗下企業也一樣,生産內飾材料等的豐田合成將在6月讓日本國內的所有員工各放假1天。與本田存在大量業務往來的大型齒輪製造商武蔵精密工業也在5~6月的工作日中安排了3天的休假時間。

 

      汽車製造商往往會提前1個月左右向零部件企業通知近期的生産計劃。零部件企業會根據該計劃來採購原材料和雇用員工。

 

      雖然半導體等一直處於短缺狀態,但並未給汽車內外飾品等大部分零部件企業的自主産品的生産帶來妨礙。之所以讓員工臨時休假,也是因為汽車廠商紛紛調整生産計劃,零部件訂單比最初預想的要少。

 

      豐田5月下旬兩次修改6月的生産計劃,將月産量從最初的約95萬輛下調到80萬輛左右。日産也調整了計劃,一家日本大型零部件企業的高管表示「與1個月前的計劃相比,産量大幅減少」。

 

      去年以來一直持續的半導體短缺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即便上海解除封控措施,物流等仍處於紊亂狀態,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並未恢復正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