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全球競賽加速中

2022/11/02


      在一定條件下完全實現駕駛自動化的「Level 4」研發在全球範圍日趨活躍。在日本國內,軟銀子公司BOLDLY和Tier IV等新興企業將推進自動駕駛的驗證試驗。在海外,中國和美國的IT企業也十分積極。由於收益性的確保存在課題,日本國內大型汽車廠商對實用化持慎重態度,也存在溫度差。

  

   

      BOLDLY正在開發自動駕駛的運作管理系統,自2020年起,在茨城縣境町執行5年時間每天運營3輛自動駕駛巴士的計劃。此外,還與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愛沙尼亞企業展開合作,力爭2023年度內實現公路行駛。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在40個地區實現Level 4自動駕駛,在2030年之前要在超過100個地區實現。BOLDLY首席執行官(CEO)佐治友基積極地表示:「我們打算僅靠本公司實現這一計劃」。

 

      Tier IV於2022年2月與NTT東日本和KDDI等合作,在成田機場內進行了自動駕駛巴士的驗證試驗。這些巴士連接了各個航廈,通過車載攝像頭傳送的幾乎實時5G超清圖像,在機場內遠端監控,以驗證傳輸技術和安全性等。

 

      在全球,以新興企業為中心,自動駕駛的研發取得進展。日産汽車、法國雷諾和三菱汽車三家聯盟出資的文遠知行已在中國啟動無人自動駕駛的道路測試。在美國, 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車(GM)旗下的GM Cruise等領先。

 

      與此同時,跨界企業也在參與。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於2022年8月在中國首次拿到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營業牌照。在2個城市開始提供服務,駕駛席或副駕駛席設置了安全員。

 

      不過,Level 4的實用化很難一蹴而就。Waymo自2010年前後在全球搶先推進了開發。最初提出了2017年實現量産的目標,但至今仍未啟動正式的量産。

 

      美國福特汽車和德國福斯於10月26日清算了出資的美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Argo AI。福特CEO吉姆·法利表示,「具有收益性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仍需很長時間」。福特在2017年向Argo AI出資之際,描繪了Level 4技術在2021年之前廣泛普及的路線圖。


 

      背景是技術難度很高,同時看不到收益性。例如Waymo的開發車輛,配備價格昂貴的感知障礙物的感測器以及大量攝像頭。還需要用於處理數據的高性能電腦。作為一般消費者買得起的車輛價格,降至低於500萬日元的水準還需要較長時間。

 

通用集團將小型純電動汽車改造成自動駕駛車

  

      在面向消費者方面具有優勢的日本國內汽車企業則對Level 4的實用化持慎重態度。

 

      豐田和日産汽車正在推進Level 4的研究,但並未提出車輛銷售和服務開始的大致時間表。日本車企也沒有參加經濟産業省等實施的Level 4計劃。

 

      如果Level 4得以實現,此前通過銷售汽車獲得回報的商業模式被顛覆。IT企業都想進來分蛋糕,正是因為預測自動駕駛會像網約車一樣成為出行服務的新主角。

 

      到Level 4車輛得到實用化之際,市場的趨勢或許已經確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