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允許2035年後繼續銷售內燃機車

2023/03/29


  歐盟(EU)在328日的能源部長理事會上,就2035年原則上禁止銷售零排放汽車以外的汽車達成正式協議。修改了完全不允許銷售內燃機(引擎)車新車的最初方案,利用溫室氣體排放為零的合成燃料時允許銷售。

    

  考慮到接納汽車行業主張的德國政府的意見,新方針改為部分允許內燃機車銷售。歐盟今後將開始設計有關使用合成燃料的制度,但圍繞燃料標準和使用條件等,有可能陷入僵局。另一方面,針對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車,歐盟計劃在2035年以後不允許銷售。

 

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REUTERS)

    

  針對禁售內燃機車,2022年秋季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達成共識。此後,擁有大眾(VW)等大型汽車廠商的德國強烈主張允許使用合成燃料,被迫修改了內容。

     

  歐盟提出到2050年區域內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由於本次為轉向純電動車(EV)的核心政策設置了例外,將形成了內燃機車和EV並存的局面。

    

  德國在達成最終協議的前夕推翻了此前的磋商內容,其他國家對此強烈反對,今後有可能導致其他政策的摩擦。

   

  歐盟相關人士328日表示,「歐盟力爭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的基本方針並未改變。很多汽車廠商都在選擇純電動汽車」。提出看法稱,利用合成燃料的汽車的銷售將來也僅限於一部分。

    

  另一位相關人士表示,「要構建僅靠合成燃料驅動汽車的機制,存在技術挑戰」,指出有必要實現相關産業整體的技術創新。

     

  合成燃料由二氧化碳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得到的氫製成。雖然成分與汽油相同,但目前生産成本較高,能否應用於乘用車還有待觀察。

    

  從汽車廠商來看,大眾集團旗下的保時捷2022年年底在智利起用了合成燃料生産工廠。日本的豐田和本田等也將推進研究,但成本方面等的課題較多。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估算顯示,如果在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廉的海外生産,每升約為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元),如是日本國內則為約700日元(約合人民幣36.6元),相當於汽油價格的25倍。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截至2035年,全球規劃的生産合成燃料的工廠僅為60家。還有分析稱,由於合成燃料將優先用於航空和船舶等難以儘早實現電動化的交通工具,面向乘用車的供應量將有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隆史 布魯塞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