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雲服務「爆食」電力
2021/05/25
雲服務企業正在增加用於數據中心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採購。美國亞馬遜(amazon)討論在日本建設專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富士通也將把雲服務使用的電力在2023年3月底之前全部改為可再生能源。大型設備需使用相當於0.1個核電機組的電力。科技企業在電力消費方面提高存在感的同時,社會責任也在不斷增加。
![]() |
美國調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2020年10~12月達到597座,猛增至5年前的2倍。在高速通信標準「5G」普及等背景下,雲的利用在各國相繼推進。從數據中心的所在地來看,美國以39%排在首位,中國和日本分別以10%和6%緊隨其後。
數據中心需要設置大量産生熱量的伺服器和路由器,用於冷卻的風扇等運轉時也會消耗大量電力。據日本數據中心協會統計,每處大型設備需要10萬千瓦規模的供電。單純換算相當於0.1個核電機組的電力。
日本電力行業相關人士將這種電力需求形容為「爆食」,越是擁有大量數據中心,就越有可能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大型科技企業從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出發,正在將電力來源改為可再生能源。
![]() |
微軟驗證了水下數據中心 |
在相關方面領先的是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美國企業。谷歌提出的目標是到2030年包括數據中心和辦公室在內,利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無碳能源(Carbon Free Energy)」運營。微軟則在2018年啟動了「水下數據中心」實驗。將伺服器等放入特殊容器,在水下運作。由於能保持低溫狀態,因此可以減少用於冷卻的電力。
在日本,富士通將把從數據中心提供的雲服務所需的電力到2023年3月底之前全部改為可再生能源。自4月起已開始逐步更換。
不過在日本國內,在整體的電源構成中,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僅佔發電量整體的2成左右。與很多國家超過3成的歐洲相比,可再生能源電源的引進遲緩。
亞馬遜和谷歌等大型雲服務商在歐美採取被稱為「企業購電協議(CorporatePPA)」的電力採購方式。這是與電力公司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簽署長期買賣合同、穩定採購電力的機制。而在日本,由於核電站的運作前景等不明瞭,長期協議的價格難以敲定等原因,這一機制並未普及。
![]() |
據相關人士透露,亞馬遜力爭在選擇購電協議之際,使用未享受政府電力銷售補貼的新增可再生能源設備。在日本,亞馬遜也試圖避開現有的水力等發電站,而是採購可再生能源。如果購電協議在日本也取得進展,將容易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
如果無法提供世界大型科技企業需要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日本的數據中心建設有可能陷入停滯。在日本,由於土地和通信環境方面的制約,在東京和大阪以外日趨難以建設。日本數據中心協會的事務局長增永直大指出「3年後將找不到建設候選地」。
如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日本的地理位置競爭力正在提高。在大型房地産服務商仲量聯行(JLL)負責數據中心買賣仲介的淺木文規指出「鑒於中美摩擦,一部分美資企業正在推進將數據中心遷出香港」。據稱,出現了在日本尋找搬遷目的地的案例。
據荷蘭建築諮詢公司ARCADIS統計,日本在地理位置競爭力上僅次於美國和新加坡,排在第3位。主要原因是日本國內經濟規模巨大,同時便攜終端的數據利用旺盛。另一方面,該公司的報告針對日本指出「電力確保存在風險」。
最近,聊天軟體服務商LINE被曝出將一部分數據保存在南韓的伺服器上,因此受到批評。在本國國內保存數據的重要性在所有産業提高。日本政府為了防止資訊流出,計劃支援數據中心的招商,但這與可再生能源普及結合的措施不可或缺。
大型科技企業的電力採購激增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從2019年的世界的購電協議(PPA)來看,科技領域佔整體逾3成的640萬千瓦。與3年前的2016年相比增至3倍,規模達到製造業(180萬千瓦)的逾3倍。
另外,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利用今後也將持續增加。國際能源署統計顯示,2019年在網際網路上交換的數據量與2010年相比增至12.1倍。在新冠疫情推動業務數位化的背景下,科技企業正在加快新建數據中心。預計電力消費將隨之膨脹。
![]() |
在電力消費增加的同時,大型科技企業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推動力量的作用也在提高。美國蘋果2018年實現將辦公室等的電力變為可再生能源,還力爭到2030年實現包括合作夥伴在內的製造過程的碳中和,已有超過110家企業發佈目標。
擁有大量合作夥伴的大型科技企業採用可再生能源,將在全球範圍推動企業採取行動。亞馬遜的行動有助於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企業擴大商機。蘋果和亞馬遜將完全去碳化的達成時間定為早於日本政府提出的2050年的2030~2040年。民間主導的行動正以超過政府的速度展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落合修平、龍元秀明、島津忠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