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討論停止進口俄羅斯産石油,日本難決斷
2022/05/03
作為對俄羅斯的追加制裁措施,歐盟(EU)已開始協調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歐盟認為,俄羅斯進攻烏克蘭長期化,還出現平民被殺害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對其施壓。考慮到對俄羅斯産能源依賴度高的成員國,很有可能設定一定寬限期,將期限放寬到今年年底。隨著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嚴格化,持續進口俄羅斯産原油的日本面臨的壓力今後可能會增大。
![]() |
德國東北部的煉油廠,通過管道接受來自俄羅斯的石油供給(3月,REUTERS) |
歐洲委員會將於近期公佈追加制裁方案。圍繞俄羅斯能源禁運,這將是4月達成煤炭禁運之後的又一制裁措施。
「德國在煤炭和石油(的禁運)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出席5月2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臨時歐盟能源部長理事會時表明了同意歐盟方針的姿態。
與德國總理蕭茲較為親近的顧問Kukies也在5月1日的英國報紙《金融時報》(電子版)上,表示需要「幾個月」才能做好完全替代採購的準備。
從兩人的發言可以看出,德國改變了對儘快禁運石油保持慎重的方針,禁運時間有可能提前。背景是德國從俄羅斯以外採購石油有了一定的眉。另外,指責購買俄羅斯産資源可能會通過支付費用而削弱經濟制裁效果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強烈。
![]() |
俄羅斯石油出口的6成面向歐洲,如果將石油列為制裁對象,可以大大減少俄羅斯的外匯收入。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所統計,歐盟在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以後,作為化石燃料進口費用向俄羅斯支付了大約470億歐元。其中,石油佔到近200億歐元。
石油與已決定禁運的煤炭相比,歐盟對俄羅斯的依賴度更高。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俄羅斯産能源在歐盟使用能源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天然氣佔41%,石油佔37%,煤炭佔19%。
英美已宣佈禁運俄羅斯産石油,而對俄羅斯依賴度高的歐盟多個成員國還沒有打消禁運會影響本國經濟的顧慮。即使德國轉向同意制裁,仍有匈牙利及斯洛伐克等國家保持慎重姿態。
尤其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跟俄羅斯總統普丁關係密切也眾所週知。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是對俄強硬派,中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態度也存在分歧。估計歐洲委員會將通過設定一定的特例等予以兼顧,但需要所有加盟國贊成才能通過。最終達成一致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也有人對以石油為對象實施的制裁對俄羅斯造成的打擊表示懷疑。美國財長葉倫4月下旬提及歐盟的石油禁運方案,一方面對歐洲降低俄羅斯依賴表示贊同,但另一方面顯示出想法稱,禁運會使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可能對俄羅斯經濟不會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
德國也持同樣的看法。因為即使西方各國在石油禁運上達成一致,不加入該框架的中國及印度等有可能增加採購。今年的七國集團(G7)主席國德國表達了將在首腦會議上邀請印度的意向。估計為了提高制裁的實效性,將説服印度總理莫迪。
5月2日的能源部長理事會討論了由於波蘭和保加利亞拒絕向俄羅斯支付盧布、俄羅斯已停止供應天然氣的問題。歐盟各國已確認了不同意支付盧布的原則。
日本面臨艱難判斷
關於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日本政府將根據歐洲的動向進行討論。圍繞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七國集團(G7)一直在進行溝通協調。由於日本政府一直推進採購俄羅斯原油,因此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做出艱難的判斷。
日本財務部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度日本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和石油産品的進口額約為3500億日元。在2021年的原油進口量中,4%來自俄羅斯。
日本經濟産業省與日本企業共同參與了俄羅斯的資源開發項目「薩哈林1」,一直在進口原油。截至目前,日本堅持不退出的方針,而為了提高經濟制裁的實效性,各國需要保持步調一致。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低的日本如果繼續採購俄羅斯産原油,也有可能受到各國的批評。
在日本經濟産業省內,也有觀點認為與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相比,原油更容易禁運。因為日本從俄羅斯的進口比率原本就比天然氣和煤炭低,也容易替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