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場將大變,日本怎麼辦?
2022/04/06
松尾博文:2011年9月,俄羅斯總理普丁(現為總統)按下了將該國國産天然氣通過長達1200公里的海底管線輸送到德國的「北溪」項目的啟動按鈕。
在2個月後,在德國東北部盧布明(Lubmin)的完工儀式上,德國總理梅克爾面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歐盟(EU)的相關人士等表示:「將成為歐洲和俄羅斯的可信賴的合作關係的基礎」。但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這種信賴完全打碎。
![]() |
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加深(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德國總理梅克爾2021年8月在莫斯科會談,Reuters) |
歐洲2020年經由管線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達到1677億立方米,比2011年增加19.3%。其中,德國的進口量在同一期間增加83%,對俄依存度超過5成。
蘇聯時代也沒有停止天然氣對歐出口
為何歐洲持續提高對俄羅斯的依存呢?日本東京燃氣的前副會長村木茂指出,「不管是蘇聯時代還是演變為俄羅斯之後,都沒有停止天然氣對歐出口」。
德國開始從蘇聯進口天然氣是在1973年。那是美蘇冷戰下的短暫的緊張關係緩和時期。有觀點認為就算存在體制差異,只要鋪設管線,雙方就會控制毀滅性的行動,反而有助於穩定。
![]() |
對此,1981年上台的美國雷根政府警告稱,「管線將是蘇聯擴大影響力的武器」。但是,在蘇聯解體的混亂期,天然氣運輸也並未停止。與烏克蘭之間圍繞天然氣供應的對立浮出水面,是在演變為俄羅斯之後。約半個世紀的供應淡化了擔憂。
尋求恢復蘇聯榮光的普丁總統的毀滅性行動破壞了建立在危險均衡之上的相互依存關係。只要普丁體制仍在維持,或許就不會恢復如初。
在日本也有相同的討論。在位於北海道以北的薩哈林島的海域,沉睡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日本從二戰前開始就為加以利用而展開探索。
參加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1號」的日本方面企業的前身由政府和民間企業合作成立,是在蘇聯時代的1974年。與上年石油危機促使日本不得不擺脫對中東依存的局面不無關係。不過,蘇聯是北方的威脅。是否可以依賴「紅色的天然氣」?表示警惕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俄烏衝突後」面臨脫鉤和重組
東京燃氣的前副會長村木茂的話正好是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曾是原料採購負責人的村木與俄羅斯的薩哈林州政府、英荷殼牌石油(現為英國殼牌石油公司)、三井物産和三菱商事的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不斷推進談判,東京燃氣於2003年5月單獨簽署了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基本協議。其他電力和天然氣公司也追隨,俄羅斯産如今佔到日本需求整體的約1成。
俄烏衝突後的能源市場將面臨脫鉤和重組。
俄羅斯是世界屈指可數的石油天然氣生産國。世界上沒有國家能代替俄羅斯。難以迅速擺脫俄羅斯。但是,歐盟(EU)提出了到2027年停止對俄羅斯依存的方針。日本將為9年後到來的薩哈林2號的合同更新而感到頭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