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洗油」?
2022/07/18
印度似乎正在成為俄羅斯原油的「洗油(Oil Laundering)」轉机站。大量購買因制裁失去買家的俄羅斯原油,煉製成汽油等之後,將其中一部分出口到歐美。由於煉製過程中很難證明原油的原産地,印度正在成為對俄制裁的漏洞。
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統計顯示,6月運抵印度的俄羅斯原油達到2056萬桶,是去年同期的4.2倍。5月達到2376萬桶,是去年同期的8.1倍,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後出現猛增。簡單計算,預計僅5月的出售額就接近19億美元,已成為普丁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
印度不僅在本國消費俄羅斯原油,還將其煉製成石油製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印度財閥企業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的旗艦煉油廠等臨近的西部城市錫卡(古吉拉特邦)被認為就是其中一個據點。
![]() |
僅4~6月,就有約2600萬桶原油由俄羅斯運抵錫卡。急劇膨脹至去年同期的5.3倍。在經由海路運抵錫卡的原油中,俄羅斯産原油佔兩成。同一時期由錫卡港出口的石油製品約為7500萬桶,其中20%面向歐美地區。
2021年印度經由海路出口的石油製品為4.2億桶。其中出口到歐美的佔比18%。雖然目前的比例基本持平,但歐美很可能使用了在原料中混有俄羅斯原油的「印度製造」汽油等。
![]() |
俄羅斯遠東地區科茲米諾港的石油碼頭(Reuters) |
日本的一家大型石油經銷商表示:「原油並不是按照採購國家以儲罐儲存的。嚴密追蹤原油的進口來源幾乎不可能」。關於出口至歐美的石油製品原料中混有俄羅斯原油的可能性,信實工業在面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拒絕置評。
6月,印度外交部長賈尚卡爾面對印度作為「轉運據點」成為制裁漏洞的指責時表示:「純屬無稽之談」,同時稱「並沒有讓他們去買俄羅斯的石油,只是在買最好(條件)的石油」。由俄羅斯生産、主要銷往歐洲的主力油種「烏拉爾」每桶比作為國際指標的北海布蘭特原油等便宜30~40美元。
美歐也很難僅僅因為「可疑」就禁止進口。美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下的需求減少,相繼關閉了老舊的煉油廠。隨著經濟恢復,僅靠國內産能已不能滿足需求。據美國汽車協會(AAA)介紹,美國汽油平均價格6月突破了5美元/加侖,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 |
歐洲也處於類似狀況。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接受德國《明鏡》週刊採訪時表示,「柴油、汽油及煤油等在歐洲可能會出現供應瓶頸」。在脫碳趨勢加強的背景下,歐洲很難對煉油廠進行新增投資,不得不依賴國外石油製品。
中國5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同比大幅增長了55%。中國還在增加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6月召開的G7峰會一致同意給俄羅斯原油設定價格上限。7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亞開幕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成為議題。日美歐主張切實執行制裁政策,而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因顧慮俄羅斯而與制裁保持了距離。英國殼牌首席執行官(CEO)范伯登(Ben van Beurden)也對制裁的實效性表示懷疑:「完全不知道(制裁)發揮了什麼作用」。
俄羅斯經濟受制裁影響很有可能會逐漸萎縮。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2年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8.5%,處於1995年以來最差水準。外資撤退及物價上漲導致俄羅斯國內消費低迷。而由於能源市場供求緊張,原油及煤炭等的出口主要面向新興市場國家保持堅挺。
目前還沒有辦法證明經由第三國的原油原産地。關於俄羅斯原油的「洗凈」,日本經濟産業相萩生田光一表示,「如果各國不保持警惕做好預期,那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為了制裁什麼」。要在俄羅斯以外的産油國擴大替代供應商,在G7以外編織出牢固的制裁網,需要進一步溝通協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外山尚之、花田亮輔 孟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