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3)
2014/08/27
新的「IT金字塔」
那麼,高通等4家企業是如何支撐起小米的呢?
![]() |
7月22日的「小米4」發佈會上,雷軍在感謝4家供應商 |
高通採取不建設工廠的無生産線經營模式。LSI生産主要委託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和聯華電子(UMC)等台灣代工企業。台灣企業在世界代工市場佔到55%的份額。
台積電等生産的LSI經過封裝等工序,將運往鴻海和英業達在中國大陸的智慧手機組裝工廠。鴻海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EMS)企業,僅在中國大陸用擁有超過100萬名員工,能夠大量組裝智慧手機。英業達緊隨其後。
夏普作為供應商,向組裝工廠提供高精細的液晶面板。小米的新款智慧手機「小米4」等眾多中國製造智慧手機都在利用以台灣企業為中樞形成的供應鏈。
小米也是無生産線企業。但是,仍然定下2014年供貨6000萬部以上的目標。之所以有自信,是因為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供應鏈已經構建成熟。同為無生産線企業的美國蘋果也在通過這一供應鏈,依靠台積電和鴻海進行iPhone生産。
數位産品降價壓力的背後
在這一供應鏈中,已有新企業顯示出存在感。最好的例子是台灣的無生産線半導體廠商聯發科技。在「紅米」(售價699元)等中低價位手機用系統LSI領域,聯發科技已經超越高通。聯發科技7月31日發佈的4~6月財報顯示,純利潤為125億4900萬新台幣,比上年同期猛增86.9%。雖説有2月收購台灣同行業其他公司帶來的推動作用,但業績仍可以説非常強勁。
![]() |
聯發科技的系統積體電路(該公司提供) |
轉捩點出現在2001年底。當時台灣當局開始允許當地電子代工企業在中國大陸建立筆記型電腦的組裝工廠。台灣的電子代工企業當時在為惠普(HP)等美國個人電腦廠商進行代工方面鞏固了地位,但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工費上漲困擾。
台灣的電子代工企業將工廠大舉遷移到了勞動成本低廉的中國大陸。2007年前後,世界筆記型電腦的90%以上在中國大陸完成組裝。小而輕的數位産品的全球供應鏈和中國大陸低廉的勞動力相互結合,帶來了時常面臨價格下降壓力的時代。
(未完待續)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1)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2)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3)
中國勢力掀起手機産業通縮(4)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