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和夏普的勝算(1)押注在有機EL面板?
2016/04/05
![]() |
夏普第5任社長片山幹雄猶如口頭禪一樣反覆表示,「液晶之後仍是液晶」。而競爭對手南韓三星電子則在當時啟動了對有機EL面板的投資。曾在作為完成品的液晶電視領域居於世界首位的夏普一直拘泥於薄型螢幕的自主技術。
過去的成功經歷阻礙革新性思維的「創新者的窘境」、過度相信自己所屬集團正確的「群體思維(Groupthink)」,夏普未能擺脫日本大型電子企業陷入的陷阱。
鴻海—夏普聯盟今後將把對液晶面板的投資抑制在一定額度,另一方面,在30日兩家公司發佈的資料中,提出了向有機EL業務投入2000億日元的鉅額投資。
![]() |
由於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計劃採用有機EL面板,蘊藏著巨大的上級。夏普歸入財務基礎穩固的鴻海旗下的話將能夠繼續推進投資。不過受這段時間的經營危機影響熟悉有機EL的技術人員相繼離職。業內相關人士認為「(有機EL)量産技術的開發面臨很大障礙」。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被認為強烈希望在堺市製造有機EL。SDP由鴻海與夏普共同出資,郭台銘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在夏普內部開始有觀點認為「鴻海的目的是只獲得包括有機EL在內的面板業務」。
夏普的高管認為,鴻海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即使今後與夏普的關係破裂,鴻海也能夠只獲得面板業務。在收購協議中,加入了這樣的條款,因夏普方面的原因解除合約的情況下,鴻海可以收購液晶業務。
原本受經營危機影響,夏普推進的改革的核心就是剝離波動激烈的液晶業務,培育複合機和白色家電業務。這一構想因鴻海的收購而發生變化。重啟有機EL和液晶投資的戰略可能使夏普重新回到被視為課題的「面板一隻腿」。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用面板領域獲得勝利嗎?三星電子宣佈面向有機EL投資2000億日元,三星電子正式投資該領域是在堺工廠投産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目前還看不出郭台銘將如何培育夏普,由於比三星電子遲了6年,要想奪回陣地並非易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