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熱」還能持續多久?
2017/07/13
在全球股市上,半導體相關股正在成為熱點。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SOX)在1100點左右,這是2000年IT泡沫以來的高水準。但半導體産業正在步入一個未知的階段,其中一個要素就是中國。
世界的半導體市場此前一直以日美韓廠商唱主角,現在中國企業正試圖參與進來。主戰場是三星電子與東芝·西部數據聯盟佔一半以上市佔率的NAND型記憶卡。中國企業的鉅額投資很有可能成為半導體市場混亂的風險因素。
![]() |
2016年12月30日,在中國內陸地區的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存儲科技公司的NAND型記憶卡工廠舉行了動工儀式。工廠預定2020年竣工,初期月産能為30萬枚(按直徑300毫米的晶圓換算)。計劃2030年將月産能提高至100萬枚。勢頭直逼該領域全球最大的三星電子的50萬枚。
長江存儲科技是中國政府成立的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與清華大學成立的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等出資於2016年設立的。雖然技術實力水準還是未知數,不過股市對鉅額投資的警戒感非常強。
中國企業的鉅額投資對東京電子等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企業來説能增加訂單。不過,野村投信的浦山大輔指出,像液晶和光伏面板那樣,隨著産能增加,「出現了2019~2020年半導體陷入供應過剩的風險」。
由於半導體需要高超的生産技術,此前能夠製造的企業有限。然而,如果中國企業開始全面生産,競爭環境可能會大幅改變。
從股價水準來看也存在風險。正如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SOX)顯示的一樣,半導體相關股票的股價上漲速度非常快。即使從本益比(PER)來看,羅姆約為33倍,迪思科約為24倍,已經漲到了超過20倍的水準。
半導體行業一直保持空前的熱潮,不過一旦轉為下行局面,供求可能會一下子放緩,這一點也需要注意。容易受到較大影響的是半導體製造裝置。日本的半導體製造裝置訂單額(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協會調查)在2007年2月達到1955億日元,創下最高記錄,但經過雷曼危機,在2年後的2009年2月暴減至136億日元,減少了93%,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
關於現在的活躍局面能持續到何時眾説紛紜,不過風險是會突然出現的。有句格言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慘」。越是現在這種行情持續活躍的時刻,越要對不知不覺到來的風險跡象保持敏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