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與美國的半導體爭奪

中國與美國的半導體爭奪

2017/05/09

PRINT

      西條都夫:思考當今世界半導體市場的主流領域究竟在發生什麼。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主流趨勢,那就是“中美圍繞半導體的霸權爭奪”。

 

    這樣寫或許會給人以中美正在以幾乎勢均力敵的立場展開博弈的印象,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在開發能力、生産能力還是在IP(智慧財産權)的積累方面,還是在諸如半導體製造設備等相關産業的基礎上,美國都明顯領先。但是,令美國擔憂的是這種優勢“遲早有一天會受到來自中國攻勢的威脅,並有可能對帶來創新的産業生態系統構成破壞”。

 

      中國今後10年將投資1500億美元

 

     首先從中國的動作開始談起。中國政府在2014年6月出臺的《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中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15年電路線寬28奈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産,到2020年14奈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産,而到2030年,積體電路産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成為號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基金相繼設立,其規模據下文提及的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的統計“在今後10年裏將達到1500億美元”。

 

中國已提出到2030年之前在半導體領域具備世界最高水準的能力這一目標

 

     中國對於在半導體領域追趕先進國家為何抱有如此高的熱情呢?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已經認識到,只要沒能力自主製造被稱為IT時代的“工業糧食”的半導體,産業升級就很困難。有一個有象徵意義的數字,觀察2016年中國的貿易統計可以發現,“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貿易逆差達到1664億美元,遠遠超過“石油及原油”的1143億美元。

 

     當然,中國將進口的半導體組裝進智慧手機等,再將其中大部分重新出口,因此實際逆差應該很小,但在半導體領域鉅額的貿易逆差體現的是無法自主製造尖端零部件、只能通過組裝等代工模式來盈利的落後的産業結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甚至不惜重金,只要有必要就通過收購外資企業來獲得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這就是過去3年中國舉國推進半導體産業的實際情況。

 

     對這一趨勢表現出擔憂的當事人之一是台灣。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建立半導體工廠之際,需要經過台灣當局的批准。而且這些台灣企業被禁止在大陸相關工廠引進最尖端的生産工藝,只允許引進落後1代的技術。從中可以感受到台灣當局希望避免作為基礎産業的半導體技術輕易外流的意向。

 

      另一個擋在“中國野心”前面的自然就是美國。前文提到的美國總統的顧問機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2017年1月曾向時任奧巴馬總統提交了一份有關“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動權”的報告。撰寫報告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英特爾、高通和摩根大通集團的經營者等人。

 

      這份報告指出,半導體“可以稱之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等新一代技術的基礎,此外對於國防技術來説也至關重要,是美國不可能向其他國家讓出優勢地位的領域”。報告還對中國的産業政策可能給健全的市場競爭帶來的扭曲敲響了警鐘,呼籲必要情況下應採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並不是在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政權下提出的,而是在採取對華融合姿態的奧巴馬政權末期提出。可見死守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是美國各黨派一致的想法。

 

      美國加強警惕,欲構築包圍圈

  

      即使是在這份報告提出之前,中國資本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嘗試也屢屢受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2015年中國紫光集團對美國美光科技的收購提案。該提案結果被美國政府叫停。另外,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2016年11月,針對中國投資公司對半導體製造廠商(德國愛思強的美國法人)的收購案,也以“存在安全保障層面的擔憂”為由予以叫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3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15
投票總數: 8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