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調整在美投資戰略與郭台銘的焦慮
2018/05/24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5月23日獲悉,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和旗下的夏普將調整在美國建設液晶面板工廠的戰略。消息來源指出,原計劃生産主要面向電視的大尺寸面板,但現在討論先從中小尺寸面板開始生産。理由是構築零部件採購網需要時間。鴻海和夏普的大規模對美投資是為了響應川普政府呼籲製造業回歸美國而做出的決定,然而計劃公佈不到1年時間就做出調整,開拓汽車和個人電腦等的面板需求。
![]() |
鴻海和夏普最早將於2020年在威斯康辛州投産新工廠。2017年夏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聯合記者會上宣佈今後4年將對美國投資約100億美元。
鴻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100億美元的投資額不變」。預計將引入與專門生産中小尺寸面板的日本三重縣龜山市的龜山工廠相同規模的「第6代」和「第8.5代」設備,這將有助於減輕財務負擔。
鴻海與夏普原本設想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新工廠一條龍生産電視用液晶面板。據消息來源,如果改為生産方便作為觸控螢幕使用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除了電視外,還計劃面向筆記型電腦、自動駕駛汽車和製造設備供應面板。
據悉鴻海認為在缺乏液晶面板産業基礎的美國難以儘早確立業務體系,因此轉為先成立能夠從海外等地採購到零部件的中小尺寸面板工廠。
夏普在併入鴻海旗下的2015年決定退出北美電視業務。自2016年起,以5年的合約將「夏普」和「AQUOS」等商標的使用權授予中國海信使用,目前無法在美國等地銷售自主品牌的電視機。著眼今後的本地化生産,為了儘早收回品牌,正在與海信方面推進談判,力爭重新涉足電視業務。
郭台銘調整戰略的背後
圍繞美國新工廠的建設,鴻海將於6月底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舉行新工廠動工奠基儀式,預計川普也將出席,在即將迎來這一盛大活動之際轉變戰略也透露出郭台銘對在中國以外地區構築的「成功方程式」陷入苦戰的焦慮。
![]() |
與美國總統川普握手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017年7月,getty-kyodo) |
「將為實現美國製造業的理念而竭盡全力」,2017年7月,郭台銘與川普共同提出了面板投資計劃。對美國蘋果供貨佔銷售額逾5成的鴻海是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同時還是導致川普視為問題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源。
郭台銘接近川普,第一時間敲定對美投資,是在為規避中美摩擦風險而進行的佈局。然而,自那過去不到1年,郭台銘就決定改變曾在世界上受到關注的計劃,原因似乎並非僅僅是當地缺乏供應鏈。
2017年底,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在中國啟動了最尖端的面板工廠。由於供應過剩,大尺寸面板的世界市場行情已經轉為惡化。如果是從中小尺寸面板開始做起,成立工廠的投資負擔和難度將下降,同時容易拓展收益性較高的汽車等領域。郭台銘按照「贏在快、不在大」的信念作出了決斷。
如今的鴻海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允許業務陷入停滯。因智慧手機iPhone減速的影響構成直接打擊,鴻海2018年1~3月合併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15%,僅為240億新台幣。2017財年出現自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時隔9年的最終利潤虧損。
目前的逆風將逐漸加強。在擁有100萬名員工的中國大陸,由於人工費上漲,盈利出現惡化。股價處於比2017年夏季的高點下跌3成的水準。
郭台銘曾表示,不作出改變就會被淘汰,必須更新古老的成功方程式。顯露出了危機感。雖然在摸索將業務轉向印度和美國,但仍未找到最佳答案。
「除非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總是這樣表態的郭台銘預計今後仍將繼續尋找最佳答案,加快採取行動。2016年納入旗下的夏普也將被捲入其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元,千葉大史,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