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在美斬獲鉅額補助的投資術原點
2017/09/22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之前通過拉攏政府部門而在中國取得成功,現在正利用這一手法加緊在美國進行鉅額投資。該公司最近從美國威斯康辛州政府吸引到了用於計劃中的面板工廠建設的30億美元補助方案。這相當於鴻海總投資額(100億美元)的3成,也將是美國對外國企業提供的最大規模補助案。在納稅人權利意識較強的美國能獲得如此規模的政府補助可以説是一個特例。川普總統提出讓製造業回歸美國,鴻海成功的利用了這一政策。威斯康辛州的面板工廠預計2018年春季正式動工。
![]() |
與美國總統川普握手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GETTY-KYODO) |
「在當地打造世界級高科技製造中心」,鴻海9月19日發表聲明,對威斯康辛州決定破格補助進行了回應。據該州媒體報道,包括補貼和稅收優惠在內,整套補助方案將創下美國史上對外國企業的最大補助規模。
威斯康辛州議會針對這一議案曾出現意見分歧。民主黨議員認為「會給納稅人帶來過重負擔」等,提出反對意見。不過可以直接為當地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還能吸引來150家供應商的亮麗宣傳字眼兒佔了上風。在表決中贏得了超過反對票一倍以上的贊成票,州長史考特·華克自豪地宣佈「我州已經邁出了真正走向重生的第一步」。
郭台銘拉攏當地政府的原點在中國
威斯康辛州地處以美國中西部為中心的「銹帶(衰落工業區)」。對於因製造業衰敗而走向沒落的該州來説,吸引新工廠給人以重返往日繁盛時光的印象。
據傳鴻海已經取得了位於該州的美國職業籃球(NBA)球隊「密爾沃基雄鹿隊」的主場球館命名權。此次能斬獲鉅額政府補助,可以説是郭台銘董事長再次顯示了其拿手本領,即通過揣測對手的心理來步步推進談判。
通過拉攏為出人頭地而競相發展經濟的政治家,在各地建設巨型工廠。鴻海也借此發展為擁有100萬員工的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儘管鴻海被認為利用了政府的資金補助和稅收優惠等各種政策,但在中國獲得的具體補助內容等並未公佈。
鴻海在中國廣州投資610億元的面板工廠今年3月開始動工。7月宣佈了在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川普8月份還表明鴻海在美國的投資額將擴大到300億美元。另外,鴻海還在美國密西根州建設電動汽車(EV)基地、在中國南京進行375億元規模的投資………鴻海的投資額似乎在無限制地膨脹。
不過鴻海之前的投資計劃也並非全部付諸實施。鴻海曾提出在印度的投資計劃,包括「到2020年建設10~12個工廠」、「總投資額200億美元規模」等。但目前看來實現的可能性不大。郭台銘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美國優先於印度。
在談判時説大話,必要時又毫不猶豫地放下身段。鴻海高管稱「要跟上(郭台銘)的節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因為(公司業務)一直在保持增長,所以也不會有人提出異議。另外,(因為公司發展)也更容易獲得想分一杯羹的供應商的合作。」
作為鴻海主力業務的代工生産遭遇了中國人工成本上漲的不利因素,也存在過於依賴美國蘋果公司等的經營課題。2016年度出現了自199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營收下降,過去的成功模式正逐步失去以往的光環。
郭台銘投資術面臨真正考驗
鴻海在中美兩國推進鉅額投資,但絕不只是單純的建設工廠。包括將超高清的「8K」技術用於電視和醫療設備,與物聯網(IoT)緊密結合等,都是在朝著提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還試圖利用併入到旗下的夏普的技術等,徹底擺脫以往的人海戰術。
郭台銘認為所有設備上都要搭載的半導體是實現業務轉變的關鍵,一度燃起了一定要收購東芝記憶體業務的念頭。不過東芝9月20日決定將相關業務出售給以美國投資基金貝恩資本為核心的「日美韓聯盟」。由於收購遇挫對投資者情緒産生的消極影響,鴻海當日的股價比上一交易日下跌了約3%。
鴻海眼下的業績主要取決於其負責組裝的蘋果産品的銷售前景,暫時還沒找到新的盈利方式。向面板等競爭對手扎堆的領域裏投入鉅資,如何勝出將是對郭氏投資術的真正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