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中美貿易摩擦的風口浪尖上
2018/06/21
在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美國蘋果公司正在為把影響控制在最小化正積極採取行動。川普政權似乎將蘋果産品排除在關稅提高對象之外,但蘋果有可能遭受中國政府的報復。通過在生産和銷售上依靠中國,蘋果獲得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企業。被視為樣板的增長模式開始轉變為政治風險。
「對於這件事,我無法加以評論」,19日早晨,在美國政府負責貿易政策的總統助理納瓦羅遭遇記者的熱烈提問。前一天的《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造iPhone不在加徵關稅對象之內」,各媒體都匆忙確認。
![]() |
報導稱這是稱川普總統親自告知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的。兩者均未明確表示報道的真偽,但如今蘋果公司和中美問題正在逐步成為同義詞。
總市值達到9130億美元、屬於美國最大的蘋果公司簡直是代表美國的企業。另一方面,在2018年1~3月銷售額中,21%來自中國的對華依賴型企業。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顯示,按供貨量計算,iPhone在中國2017年的份額為11%,排在第5位,在外資中居第1位。
同樣是矽谷企業,谷歌2010年被迫撤出中國搜索業務,而Facebook的服務無法使用,在IT(資訊化技術)行業,中國作為門檻高的國家廣為人知。蘋果卻在中國穩步建立了立足點,正因為此,對於中美的政治爭端感到頭疼。
蘋果公司智慧手機的代工方主要在中國。希望從包括日本在內的全世界採購零部件,使靈活生産變為可能,但川普卻看不順眼。當選為總統之後的2017年11月,與庫克舉行會談,敦促該公司將生産遷回美國。
即使發生政治風險,也將控制在最小限度,是經營者的工作。據稱庫克4月底與川普會面,在私底下呼籲維持在中國生産。庫克還與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席庫德羅(Larry Kudlow)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羅伯特·希特萊澤舉行了會談。
即使蘋果公司此次避開美國發動的追加關稅的風險,中國風險仍然存在。其一是中國加強港口審查,事實上切斷零部件供應鏈的措施。路透社5月報導稱,美國福特汽車的美國造汽車在中國進口審查方面耗費時間,正在遭到打擊。
類似措施在過去中國和日本政治關係緊張加劇之際,日本車企業也一直遭遇。中國否認了「下令」打擊福特的事實,但如果零部件採購和智慧手機的供貨停滯,對蘋果經營影響巨大。
另一個是抵制運動。蘋果在中國國內擁有約40家專賣店,但如果反美感情高漲,店舖將面對憎惡的矛頭。2012年日本政府將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之際,發生了豐田的專賣店被縱火等被害。
![]() |
蘋果公司CEO庫克2018年3月在北京演講(REUTERS) |
此外,美國試圖以「安全保障方面理由」將中國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ZTE)的智慧手機排出在外,這也對蘋果構成風險因素。美國4月決定停止零部件供給的中興開始陷入經營危機。對於作為中興競爭對手的蘋果,中國有可能投去嚴厲的目光。
蘋果CEO庫克定期訪問中國,與國家領導人等舉行會談。被夾在矛盾重重的兩個大國中間,將如何描繪今後的增長戰略?漩渦中的「蘋果」的未來將成為全球企業應對政治局勢的樣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西豐紀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