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被電影業務拖住後腿

2018/08/02


      索尼正直面30年來一直有待解決的課題。該公司7月31日發佈的2018年4~6月財報(美國會計標準)顯示,凈利潤達2264億日元,增至上年同期的2.8倍。遊戲和音樂等業績保持強勁勢頭,不過智慧手機和電影業務則陷入虧損。在美國好萊塢,合作與併購等不斷推進。而在重組方面落後一步的索尼的存在感正在逐漸減弱。

  

索尼影視娛樂公司(資料,reuters)

        

      「開了一個好頭」,同一天在東京都內召開的記者會上,索尼首席財務官十時裕樹滿意地表示。

  

      銷售額同比增長5%,達1萬9536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4%,達1950億日元,創4~6月曆史新高。索尼還上調了2018財年(截至19年3月)的業績預期,將銷售額上調3000億日元,上調至8萬6000億日元(同比增長1%)。將凈利潤上調200億日元,上調至5000億日元(同比增長2%),將業績預期從利潤減少調整至利潤增長。

   

      半導體業務表現堅挺,電子部門也保持盈利。而此次上調業績預期主要得益於以遊戲為中心是娛樂業務。4~6月遊戲業務的營業利潤猛增至4.7倍,達834億日元。索尼還將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 4」的年銷量預期較4月上調了100萬部。

   

      音樂業務也呈現良好勢頭。索尼音樂娛樂(SME)子公司的智慧手遊業務收入增加。

   

       

      與其他業務的良好業績形成對比的是電影業務的窘境。該業務4~6月的營業損益為虧損76億日元。遊戲和音樂業務的銷售額營業利潤率均在15%以上,而取決於能否推出大熱作品的電影業務的收益情況則十分嚴峻。日本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的今中能夫表示「索尼的遊戲和音樂業務在全球屈指可數,但電影業務卻不一樣」。

  

      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堅信「硬體和軟體是索尼的兩個車輪」,1989年收購了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在當時,日本公司收購被稱為美國之魂的電影公司遭到了強烈反對。索尼將哥倫比亞影業變成美國索尼影視娛樂公司(SPE)已經過去了約30年,但其2017年的票房收入在好萊塢卻僅排第5。

  

      在世界電影的發源地好萊塢,正掀起大規模的重組。6月12日,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批准通信巨頭AT&T收購全球第2大電影公司時代華納。7月27日全球第1大電影公司華特迪士尼在臨時股東大會上正式決定收購排第4位的21世紀福克斯。收購額高達8萬億日元,超過索尼的股票總市值。

  

      排在第3的NBC環球已經被收入傳媒巨頭康卡斯特的旗下。全球前5大電影公司中,只有索尼還和重組保持距離。十時表示「希望搞清在重組大潮中有什麼機會」。

  

      電影業務已進入由規模左右的時代。單部電影的製作費用大幅增長,為了控制投資風險,需要有多種多樣的産品線。此外,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此前以電影院和電視機為主的播出渠道也日趨多樣化。如果不能擁有廣泛多樣的內容,觀眾很容易流失。

   


      現在索尼又遭遇了新的競爭對手,即Netflix等線上視頻服務提供商。亞馬遜和Netflix也在致力於製作內容,預計迪士尼將從2019年開始推出自主的視頻播放服務。

   

      索尼並沒有袖手旁觀。以2017年6月上任的索尼影視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CEO)、21世紀福克斯前高管 Anthony Vinciquerra為中心,實施了削減管理崗位和分享電視和電影演員等改革。不過,電影業務從企劃到上映需要約3年時間。改革的成果尚未顯現出來。

   

      2017年底上映的《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在美國等地大賣,2019年將推出《蜘蛛人》的新作品。但是一直依賴蜘蛛人難以在當今的電影行業生存下去。

   

       在電視和相機等業務得到重振的背景下,對索尼構成拖累的是智慧手機和電影業務的虧損。智慧手機業務2017財年(截止18年3月)計提了超過300億日元的減損損失,十時表示「在歐洲和日本的銷售情況不及預期」。

   

      電影行業則掀起了重組大潮。吉田憲一郎社長表示,「公司的理想源於創始人」。要解決重振電影業務這一30年來未完的課題,索尼所剩的選項並不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菊池貴之 岩戶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