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是這樣走向平庸的
2012/02/10
索尼在本財年預計將出現2200億日元的最終虧損,這是索尼連續4個財年出現虧損。這讓人感到,昔日輝煌的索尼如今已身陷囹圇。索尼從創業之初的1950年到1982年,先後為世界貢獻了12項劃時代的技術革新,可為什麼如今卻變得如此平庸?讓索尼栽跟頭的絆腳石到底是什麼呢?下面,筆者根據過去近20年的採訪,按照筆者的個人觀點來撰寫一篇《索尼小傳》。 (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西條都夫)
創業之後的30年,不斷推出劃時代的技術革新
所謂的「劃時代」,指的是利用全新的理念和技術來完全顛覆原有的市場秩序的革新,而不單單是在以往技術基礎上進行的改良。處於不斷技術革新時期的索尼相繼推出了半導體收音機、可以攜帶的黑白電視機、隨身聽以及3.5寸軟碟驅動裝置等産品。
與井深大(右)齊心協力打造「世界級索尼」的盛田昭夫(左)(1992年10月16日,位於東京港區高輪的索尼國際會議中心) |
不過,作為技術革新研究第一人而聞名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表示,在1982年以後,索尼未能創造出哪怕1件劃時代的技術革新。雖然索尼生産的筆記型電腦「VAIO」等産品品牌非常卓越,但這也僅僅是對現有産品的改良。企業逐漸喪失進取心進而變得保守,這是常有的事情,但像索尼那樣突然出現極端變化的公司卻比較少見。
克里斯坦森教授稱,到上世紀80年代前半段索尼就已經停止了根本性的技術革新,但筆者認為索尼的技術革新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截至這一時期索尼的小型錄影機和PS遊戲機仍大受歡迎,但在那之後,索尼的革新能力明顯減弱。就索尼具體在何時發生這樣的改變,我和克里斯坦森教授雖然存在分歧,但在技術革新能力的減退導致索尼陷入苦境的看法上我們完全一致。
是什麼導致了索尼的退化?上世紀90年代,索尼不斷爆出其收購的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經營混亂等重大新聞,其中最具衝擊力的是創業者一代的隱退。曾被視為索尼形象的會長盛田昭夫於1993年病倒,從此再未回歸索尼,而井深大也於1997年去世。此外,雖然稱得上準創業者一代的大賀典雄仍然健在,但在1995年以後,先後將社長和首席執行官(CEO)職務交給了出井伸之,這樣一來,其影響力也就逐漸走向淡薄。
創業一代的隱退導致索尼在組織上走向混亂
筆者認為,在這一時期,索尼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很大的混亂,經營方向也陷入嚴重的迷失狀態。創立公司並取得無可指責的業績,這使創業一代具有無與倫比的領導權威。在偉大領導人的帶領下,各個部門都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斷創造技術革新,進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索尼資深員工中,作為經營顧問而非常活躍的天外伺朗(本名土井利忠,原索尼高級常務)曾經將索尼研發部門的管理手段稱為「長老型管理」。這種管理不是根據數字指標來對屬下進行指示的管理,而是徹底信任、理解和支援部下。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新想法和技術革新便得以不斷湧現。
而突然從創業一代領導人手中接官掌門人職務的出井並不具備那樣的超凡魅力和領導權威。這讓有些人甚至感到非常嫉妒,他們會説「憑什麼到昨天為止還是我們同事的這個人一下子卻得到高升?憑什麼他的位置一下子就和井深先生和盛田先生一樣了呢?這不公平!」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