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手手機去哪兒了?

2018/10/22


  在因費用高而受到批評的日本手機市場,二手手機的流通正受到關注。如果充分利用二手手機,費用負擔將減少一半。但日本二手手機的流通量僅為新機的5%,只有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隨著二手商品交易平臺Mercari等越來越受歡迎,消費者對於買新手機的執著度下降。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為減輕民眾負擔,將推動二手手機流通,但面臨的障礙很高。  

        

  「日本手機?當然搶手」,廣州一棟商業大樓的一角裏,一大早就擠滿非洲裔買家。這裡是二手手機市場,中國商家轉賣著從日本等世界各地採購的二手手機。

        

二手手機市場裏滿是非洲買家(9月,廣州市)

                

  iPhone的熱門機型要是買新機得花6000多元,二手貨在這裡1800~3000多就能買到,還能大批拿貨。來自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的30多歲男性買家笑著説,「今天買了差不多100部」。日本淘汰的手機狀態好,在海外很受歡迎。但有一個國家幾乎不流通「源自日本」的二手手機,那個國家正是日本。

       

  據日本調查公司MM總研統計,2017年度日本國內二手手機銷量約為180萬部,僅為新手機的5%。另一方面,據香港的調查公司統計,全球二手手機流通量達到1.4億部,佔到新手機的近10%。    

    

  日本總務省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日本每個家庭的通信費2017年達到約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347.4元),在家庭支出中的佔比從10年前的3.5%提高至4.2%。日本民眾對手機費的不滿情緒升高。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批評稱,通信費「有降低40%左右的空間」。在此背景下,日本的二手手機迅速受到關注。

       

           

  例如在日本3大通信運營商處購買iPhone 8時,裸機加上2年簽約套餐的總價超過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245.6元)。另一方面,如果到專賣店買二手手機,同時使用虛擬運營商的低價資費,總價能控制在12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7347.4元) 。

          

  貨源嚴重不足

        

  當然,在收入水準較高的日本,很多消費者喜歡買新手機。不過,最近二手商品交易平臺Mercari在年輕一代中受到歡迎,消費者對二手物品的抵觸感正在減弱。一位27歲的日本男性上班族表示,「新機型的人臉識別和高清攝像頭對我沒什麼用。二手的就夠用了」。

      


                 

  但在日本普及二手手機面臨諸多障礙。經銷二手手機的日本BOOKOFF公司的增田敦志表示,「貨源嚴重不足」。

         

  日本3大通信運營商銷售的手機都帶有「SIM鎖」,無法轉網到其他運營商。例如,即使買了NTT DoCoMo的二手手機,如果不解鎖,就沒法用KDDI和軟銀的服務。    

          

  為了用SIM鎖阻止用戶流失,日本3大運營商每年從用戶手中回購1千萬部手機。熟悉二手商品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日本的很多二手手機都流向了中國等海外市場。在日本國內流通的二手手機主要是一部分用戶出售給BOOKOFF等專賣店的手機,數量有限。

       

日本的二手手機店(資料圖)

         

  KDDI和軟銀以最高超過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49.1元)的價格回收iPhone 7Plus。有行業相關人士表示,「這高於市場價格」。為什麼通信運營商能設定與市場行情相背離的價格呢?這裡存在手機廠商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算盤。

     

  與銷售戰略密切相關

      

  iPhone作為通信運營商的招牌商品,美國蘋果推出了被稱為「定額(normal)」的銷售獎勵制度。有日本大型通信運營商的高管透露,其規則是「如果達不到一定的銷量,就無法享受事前約定的折扣進價」。因此,通信運營商優先銷售新手機,折扣進價在間接上為降價提供了空間。

           

  在此基礎上實施以舊換新,能進一步降低消費者買新手機時的價格,用戶將很難流向其他運營商。運營商的長期銷售政策是為了抓住用戶,「即使在賣手機時蒙受損失,也能用每月的通信費補回來」。

    

  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批評稱,SIM鎖等機制「妨礙了二手手機流通」。日本總務省8月擬定了禁止通信運營商限制二手手機流通和銷售的指導方針。到2019年9月,運營商有義務為二手手機解鎖。

          

  不過,即便如此,日本的二手手機市場仍未必能迅速火爆起來。一位二手手機經銷商表示,「通信運營商回購的手機如果不在日本國內流通,就難以消除貨源不足」。減輕手機費用負擔如今成為日本全民的關注焦點。二手手機能否走近消費者身邊?目前站在轉捩點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越功、河野真央、中村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